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清代云南边境的普洱茶贸易与族群互动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008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清代在云南边境地区的普洱茶产销历史来看,当地的统治阶层傣泐与清中央政权、各山地族群和汉族移民在普洱茶贸易过程中各自所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各族群在环境适应、社会结构、语言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各具有不同的特征,但差异性正好形成了互补性,使得中央王朝与地方政权、高地和低地族群在频繁互动中激发和保持了西双版纳地区的商贸活力,创造了普洱茶在清代的空前繁荣发展,这也正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
其他文献
区域研究是读志用志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方志编修的客观要求;区域研究与方志编修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伴相生、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它也是方志资治功能发展到今天的一个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学术团体在地方志事业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笔者以即墨市谱牒研究会研究对象,通过即墨市谱牒研究会参与地方志事业的社会化尝试,解读即墨市谱牒研
全国范围内,同一地缘的县级政区较多,虽然县域间各自行政分立,但历史文化不可分离.而今山东省内的莱西、莱阳二市,就非常典型,既同属于一个古老的旧莱阳县域,又是分属于不同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一邑之典章文物,皆系于志”.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可以启迪后人,“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和要求在逐步提高.地方志事业要克服自身短板,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将地方志的传统性与时代性融于一体,通过整合式传播、互动式传播
作为继承中华民族方志文化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传统文化事业的地方志,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社会现实服务,如何扩大地方志的影响,是一个宏大而又具有现
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方志工作者正在抓住这一新的生产力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方志事业基于互联网应用现状以及如何营造创新环境的途径,得出方
自首部村志《杏花村志》问世三百多年来,村志编纂经历了从无到有、由沉寂至繁荣的漫长阶段,逐渐成为一大学术景观.然而截至目前,学界对村志的研究并未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1
发生在1936-1946年贵州省威宁县石门坎地方的两次“五年运动”,是苗族基督教会自我设计、自主实施的社会运动,旨在促进教会发展、提高教徒的文化程度、改变传统习俗、发展经
经过隋唐时期游牧行国与王朝藩属之间的碰撞与重组之后,游牧族群与农耕族群之间的互动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对草原族群而言,游牧族群建立的诸多游牧行国先后为契丹建立的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