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学说及其临床价值

来源 :首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江西省中医药学术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52465681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笔者近年围绕络病理论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指出在既往研究建立"络病证治",创建络病学中医新学科基础上开展的脉络学说研究是络病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由于经脉与经络概念混淆,导致了脉络学说的历史缺位,致使这一对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理论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结合国家973项目研究开展,系统整理历代与血脉及脉络相关的历史文献,溯源探流,厘清概念,科学诠释脉络学说的内涵与外延;提出脉络学说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系统研究脉络病变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证候、治疗原则及治疗药物。通过3469例血管病变患者临床调查建立脉络病变辨证诊断标准,总结共性病机及病理环节;以辨证诊断标准为指导建立脉络病变动物模型,围绕络气郁滞/虚滞与内皮功能障碍、脉络瘀阻与动脉粥样硬化、脉络绌急与血管痉挛、脉络瘀塞与血管堵塞或闭塞,从营气与血管内皮、卫气与血管外膜及全身NEI网络相关因子变化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全面深刻揭示了血管病变Outsice in和Inside-out的发病机制。脉络理论指导研发的创新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芪艻强心胶囊治疗脉络病变的显示出的良好疗效显示了脉络学说的重要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内中专学校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中专学校的经费支出形式与经费来源也出现了变化,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财务风险.因此,中专学校必须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