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科技资源在中学“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与实践

来源 :第二届科普教育与创作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研院所长期以来仅仅是零散科技资源提供者的角色,但如今已转变成为中学科技教育的顶层设计者、中学优质资源深度融合的实践者,可以在基础科学、生命科学、资源环境科学、高技术科学等领域为中学生提供全面而多层次的科教资源支撑,给学生介绍更多科技发展的知识,开阔青少年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学兴趣,启迪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灵感,加深青少年学生对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理解;可以在科学家进校园、中学科教课程建设、优秀人才选拔、科学探索实践、高端科技探索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和运行等方面,进行综合实践探索,创新机制体制和运行模式,把科技人才早期培养向初、高中阶段前移,为国家选拔培养高素质科技后备人才进行创新示范.
其他文献
社会上针对学生有各种各样的科学普及、创新的活动,通过培训班、训练营等来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因为社会愈来愈重视青少年科学普及,这无疑是好事.但是这些活动往往是单一的、局限某个领域科普.科普应涉及各个领域,涵盖各学科知识.要提倡的是一种新的科普理念: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
创客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的根本.不创新,人类就不能生存、繁衍和发展;不创新,社会就不能进步、繁荣和昌盛.因此,创客活动应承担起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基本劳动技能、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的重任.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创客教育作为综合实践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目标和价值定位应该是多元的,其中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确立其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培养需求,这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学校信息技术硬件已经基本满足要求了,但在具备硬件条件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利用已有设备,让信息技术发挥优势高效的特点为学校教学服务,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学校在发展信息化上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寻求解决模式,迅速推动学校信息技术发展,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和创新发展.
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学生主体性发挥、概念牢固掌握方面仍有欠缺.本文主要从开放课堂、开放课程、开放课本三个视角,结合翻转课堂、融合课程、项目学习的行动研究,探索概念教学过程中引入、建立、巩固三个阶段的新策略.
在平凡的教学中,巧妙设计授课环节,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融汇学生的思维中去,培养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与毅力,这是物理学科对中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具体表现为:学生以任务为驱动,通过自主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的知识探索和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已被广泛采用,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对任务驱动理解片面、任务设定不合理、评价过于简单等.因此,本文旨在进一步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索任务驱动教学的任务设定、课堂实施、学习评价
科普是指面向普通民众的一种传播过程,其功能是使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具备参与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政策讨论的知识基础.传播科普知识更多依赖一切可用于科学普及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而高中生除了依赖学校的资源外,还会更多依赖社会优质的科普资源.在此谈谈本人在导师、同学的辅助下连续两年参加FIRST国际机器人竞赛的一些体会.
在浙教版的科学教材中,《动物的行为》本来是一节相对考试来说“并不重要”的一节,但是这一节的相关内容却有着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之热情以及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的潜在效果,因此笔者想将其开发为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以适应当前科学分科教学后生物课时少、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放在课后的实际情况.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得非常紧凑,也获得了一定成果。实践证明,虽然在初中科学分科教学改革之后,生物的课时非常少,但如能在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和数学(Mathematics)英语首字母的缩写.STEM教育就是让学生面对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将科学探究、工程设计、数学方法和技术制作有机统一,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中做,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形态.传统的教育内容及其资源开发大多都以指向单一学科知识体系
科技场馆等科普基础设施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平台.目前,大部分县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区,由于财力有限,科普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建设大型科技场馆.因而,如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设适当规模的科普场所是广大基层科协科普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作者通过近年来在五河县的亲身实践,逐渐探索出一条县区科技场馆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并将其推广的可行性做一些浅显探讨.作者认为,应树立“大科技馆”概念,对县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