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灶周围区内细胞因子IL-1β的表达

来源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13_y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脑出血区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为临床治疗脑出血提供理论依据.纹状体内注入胶原酶造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法观察细胞因子IL-1β在脑出血后4、14、24、72h和7d的表达变化.
其他文献
作者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愈难治性脑脓肿1例,研究了其发病机理,论证了临床诊治方法及中西医结合的治愈机理,并总结了有效安全的控制方案.
笔者论述了脑梗死的分子病理,并且分析研究了神经胶质细胞分子病理,深入探讨了脑动脉内皮细胞分子病理,指出了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理论.
人工气候箱较冷藏柜能更好模拟寒潮,人工模拟寒潮克服了季节限制且一致性好、易重复;人工寒潮可以使RHRSP发生脑卒中,可较好模拟气温骤降(自然寒潮)时的脑卒中,为进一步研究寒潮诱发脑卒中的机制提供了条件.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元损伤与γ-氨基丁酸转运体-1(GAT-1)的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脑缺血后再灌注3h、6h、12h、24h及3d取材,做石蜡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区脑组织内GAT-1的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平均光密度值,并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
本研究发现hMSCs在阿魏酸钠的诱导下,可转变为神经样细胞,并伴神经标志物NSE和GFAP的表达增加.在同一时间段内,NSE阳性细胞明显多于GFAP阳性细胞.
本文通过对缺血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观察TGF-β在大脑缺血区的表达情况,拟探讨脑缺血后的细胞凋亡机理和寻找脑缺血后治疗对策.
Mg作为血管舒张因子和神经保护剂对SAH的治疗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在临床试验中也显示出了良好治疗作用的趋势,并且在临床应用中证明大剂量硫酸镁的应用是安全的,但仍需对其治疗方法(给药方式,时间及剂量)进一步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可靠的治疗效果.
探讨纳络酮(naloxone)是否可以减轻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伤.方法:大鼠纹状体内注入胶原酶造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纳络酮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脑出血后24h出血区粘附分子的表达.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其血浆浓度受多种可干预和不可干预的因素影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独立相关.糖尿病患者的血浆Hcy水平通常低于或等于正常,除非合并肾功异常.代谢控制情况、血浆insulin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可能影响Hcy水平.HH与糖尿病相互作用,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多种维生素治疗可以降低血浆Hcy水平,但它能否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尚
笔者通过对蛋白激酶C与脑血管病关系研究,分析了PKC的生物特性,论证了脑缺血后PKC活性的变化,指出了PKC干预剂对缺血性脑损害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