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3N3负载的快速分离磁性纳米材料用于过硫酸盐活化及有机污染物降解

来源 :第九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163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比传统的Fenton 过程具有更高的污染物降解效率和更宽的pH 范围,但现有的催化剂仍普遍存在成本高、稳定性差、难以循环使用等缺点.
其他文献
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类基于刚性骨架的双核水杨醛亚胺镍金属催化剂。在刚性骨架以及大位阻取代基的共同作用下,两个金属配位平面彼此接近并采取反向面对面堆积的构象。
二噻吩烯(1o)经历了双电子化学氧化得到了单线态双自由基,在溶液里是开环的异构体(1o2+),当温度降低时又变为了闭环的异构体(1c2+)。我们得到了晶体,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了结构(Fig1)。
探索金属-金属键的本质一直以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在金属蛋白和含金属功能材料领域,顺磁性金属配合物中金属-金属相互作用的研究尤其关键.大量顺磁性的双核金属铁、钌、锇的配合物已被分离和表征,然而,大多数已知的稳定双核自由基都是基于金属的,基于配体的金属-金属键自由基却很少2.
本文利用剥离的TiNbO5-纳米片与阳离子卟啉5,10,15,20-四(N-甲基-4吡啶基)锰卟啉配合物(MnTMPyP)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式制备纳米复合材料MnTMPyP/TiNbO5.利用XRD、IR、UV-vis和S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法的测试了纳米复合材料对亚硝酸盐的电催化氧化性质.
胶体半导体量子点以其独特的光学性质被广泛的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太阳能电池、生物医学等领域。本研究发展了一种低温高重现性的方法成功制备了高质量蓝绿色发光的CdSexS1-x合金量子点,能够在490 nm实现79%的绝对荧光量子产率。
可控合成半导体纳米晶一直是一个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课题1.最近,我们首次可控的合成了具有立方闪锌矿和六方纤锌矿结构的五元Cu3ZnInSnSe6纳米晶.在闪锌矿结构和纤锌矿结构中,金属离子无序的分布在阳离子的晶格上,这为化学计量控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因此能够在更大范围调整费米能级,而这对于制作光伏电池是非常有利的2.
多层空心材料具有渗透性良好、密度低等特性,在光催化、能量存储、可控缓释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是一类具有良好应用价值的材料。然而,对于多层空心材料的控制合成和应用的研究多集中在无机材料,对于多层空心MOF材料的控制合成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很少。
传统的光子晶体传感器难以对折射率相近的物质进行有效区分。在此我们提出“动态反射光谱(DRS)”检测方法,利用光子晶体凝胶材料对常见的有机溶剂的特征响应进行精确识别。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待测物的物理特性、扩散行为及反射信号的变化三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分辨DRS图谱中几何图形形状、颜色及反射带曲率等的细节变化进行识别。利用DRS传感可高效区分出一元醇同系物以及同分异构体等具有相似结构或物理性质的溶剂。基
DNA由于具有高度的可编程性、良好的稳定性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用于纳米材料的自组装。然而,研究者多将精力集中在用小片段DNA实现对纳米颗粒的自组装,形成几个纳米颗粒的集合体,鲜有用DNA三维纳米结构来组装纳米颗粒的报道。本文研究用DNA三维纳米结构来实现对金纳米颗粒的自组装形成DNA-Au复合物,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将DNA-Au复合物连接起来形成无规超晶格结构,即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出DNA四面
采用一种绿色微波辅助化学合成技术,制备获得了三维具有分级结构的NiO花球.X-射线粉末衍射(XRD)测试表明产品为纯的立方相氧化镍.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显示产品为3D花球结构,直径大小约为400-600 nm,单个花球是由二维纳米片相互连接交叉组装而成,纳米片的平均厚度为10 nm.对3D花球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所制备的3D NiO花球表现出对刚果红具有优越的吸附活性,在污染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