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关税:潜在新型贸易壁垒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来源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h644894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碳减排治理的总体格局和发展趋势由各国的现实利益所决定。《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发达国家认为对自己弊多利少,因而行动迟缓。绿色壁垒历来是贸易保护的“体面工具”,碳关税的提出既是主要发达国家履行气候变化公约趋利性选择的突出表现,也是全球碳减排行动中发达经济体排放大国在贸易领域展开“碳博弈”采取的可预见性手段。应对未来的挑战,我国应立足国情,扬长补短,努力提升国际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开辟新市场,打破碳壁垒;以碳养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弥补煤炭能源依赖短板;扩大内需,为外贸出口赢得低碳缓冲的时间和空间。
其他文献
论文对近几年甘肃省在节能减排、节水农业、循环经济、污染整治、生态修复、清洁能源、文化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等领域实施的重大举措的背景、路线及进展进行梳理和综述,提出甘肃在实施绿色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其中,对政策本身的梳理和细化以增强其系统性和层次性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建设资金不足和工程的后续管理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鉴于此,今后要特别注意对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和执法
特大城市由于不加控制的发展,使其承担的过多功能。应该在功能上要做减法,才能控制规模、低碳发展、持续发展。将过多的功能分散到中西部百万人以下城市去,也有利于国家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
“三江并流”地区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作至关重要,现在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度高,自然与人为破坏严重;贫困幅面大、程度深,生态移民难度大;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压力较大等问题。本文建议,应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方向,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继续实施退耕地还林,确保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以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为契机,全面探索生态富民新模式;组建国土守护员
房价收入比是衡量房地产价格是否合理的重要尺子之一,但目前学界对于引起房价收入比变化的因素研究仍显不足。基于全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集聚与人口集聚是影响城市房价收入比的两个主要因素,越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越是拥有较高的房价收入比。国内部分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存在偏高现象,是因为人口集聚程度和速度较高而经济集聚程度不足,解决措施应尽量从制度建设和城市发展角度着手,一是松绑
本文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及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在山西省河曲县沙坪村,对全村11个典型农户进行了访谈调查.分析了近年来外部经济社会压力下农业产业结构所悄然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当地乡村农耕景 观所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沙坪村的农业劳动力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农村精英大量流失,给农业生产带来潜在威胁.②沙坪村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仍有所保留,如牲畜犁地、轮作倒茬,但其本质特征已有很大不同.③沙坪村农耕景
沼气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随着中国肉类消费需求的增长,畜禽养殖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规模化养殖的畜禽粪便资源不断增加.经计算,规模养殖场沼气生产潜力从2007年的230.52亿立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379.17亿立方米,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养殖业排放大量有机废水,已成为农业污染源的最主要部分.以厌氧发酵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可生产沼气,减少能源的消费,还可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物质利用效率,
海洋缺氧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已给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开始影响到人类所使用的海洋资源。本文通过综述的方法,一方面探讨了全球海洋缺氧的现状,指出富营养化是诱导海洋缺氧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比较分析海洋缺氧区域碳含量的变化,揭示了海洋缺氧对次级生产力的影响。另一方面,重点阐述河口缺氧对浮游生物、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因此,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维护海洋生
由于大地震前兆现象复杂多变,有关认识与技术条件的局限性,使地震预测成为世界性的难题。然而,难题并非是无解的。要想有效地探索地震预测之路,首先要有正确的科学观与思维方式。如此才有望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建立相应的方法体系。文中从前兆信息的变异性、特异性,宏与微的辩证,事物的系统相关性,技术方式等角度探讨了有关地震预测之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一些问题。
企业的快速扩张和高速增长,导致一系列管理问题,尤其是在企业文化融入、行为模式认同等方面尤为突出。 本文展示了一家国内知名第三方支付企业“易宝支付”在类似的业务环境中,识别管理问题,寻求外部对标,积 极采取行动,用文化促进业务增长的管理案例。企业的业务高速增长,常常伴随着经营策略变化快、流程制度的 不断调整,人员数量增长迅速以及人员的快速发展和晋升。这样企业会出现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人员能力等方 面
定量评价建筑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影响,实现对环境压力的度量,采取有效措施节约能源并将能源 消耗带来的环境压力控制在自然承受能力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生态经济学的定量评价方法,构建了客观的度量建筑生命周期原料开采及建材生产阶段、施工阶段、使用与维护阶段、拆除及废弃建材处置阶段能源消耗环境压力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使得不同类型能源消耗的环境 压力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