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利用相关分析和经验正交分解方法揭示了一种新的遥相关模态,即阿拉伯半岛-北太平洋型遥相关(APNPO)。研究表明,APNPO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对流层低层北太平洋高压和南亚夏季风低压之间的一种共变特征,它的变化与亚洲夏季风的变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年际尺度上,APNPO与东亚夏季风(EASM)和南亚夏季风(SASM)均存在显著的关联;在年代际尺度上,该遥相关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更为密切:两者均在20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北京 10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相关分析和经验正交分解方法揭示了一种新的遥相关模态,即阿拉伯半岛-北太平洋型遥相关(APNPO)。研究表明,APNPO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对流层低层北太平洋高压和南亚夏季风低压之间的一种共变特征,它的变化与亚洲夏季风的变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年际尺度上,APNPO与东亚夏季风(EASM)和南亚夏季风(SASM)均存在显著的关联;在年代际尺度上,该遥相关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更为密切:两者均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发生了两次明显的年代际突变。通过分析与APNPO相关的环流场,本文探讨了APNPO与亚洲夏季风联系的物理过程。发现当APNPO偏强时,索马里急流、SASM气流、EASM气流以及南亚高压均得到加强,同时还通过高层的纬向波列在我国东北地区上空形成了一个异常的反气旋性环流。此外,强的APNPO还可加强对亚洲季风区的水汽输送,由此在印度半岛及我国华北地区造成强的水汽辐合。所有的这些大气环流和水汽条件的改变最终导致亚洲夏季风及印度和我国华北地区降水的异常。研究还发现APNPO的变化从春到夏具有较好的持续性,春季的APNPO与亚洲夏季风变化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春季APNPO变化的超前性对于后期亚洲夏季风降水的预测具有潜在的重要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利用华北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对高度场与华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为改进降水预测和认识未来环流变化趋势提供一些参考。华北降水异常偏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50年代到70年代初,异常偏少的年份都出现在60年代中期以后。华北夏季降水量平均每10a减少15mm。前年12月和当年5月北半球中高纬度(40°N-90°N)平均高度值对华北夏季降水量有一
利用比利时SIDC研究中心提供1870年以来太阳黑子月、年平均相对数,IRI提供的nino3区海温距平和玉林市1958~2008年5个站常规气象资料初次分析太阳活动变化和拉尼娜事件对桂东南冬季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变化与拉尼娜事件发生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拉尼娜事件的发生易使桂东南冬季平均气温偏低,冬季加强型拉尼娜事件还使桂东南冬季出现长时间低温天气过程。太阳活动变化对桂东南冬季气温并无直
利用地面信息化气候资料资源,用“权重插值”方法,可得任意地点的地面气象要素资料。本文介绍使用深圳、以及,香港、澳门、珠海等周围气象站的逐日历史气象要素资料,采用权重插值方法,建立深圳5个片22个代表站的逐日气象要素资料文件,转换成逐侯、逐旬、逐月、逐季等资料文件;使用自动气象站资料,代入“权重插值”得到新的资料文件,建立深圳市“二级资料库”。使用这个“二级资料库”,建立深圳市的气候预测系统,制作气
利用高空、地面探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2006年7月5日冀东地区强对流天气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环境具有较湿边界层、强的不稳定能量、较强风切变.直接影响系统是飑线,东北冷涡提供强的动力条件.飑线在雷达反射率图上表现为人字形强多单体风暴系统.具有高VIL、低层强辐合区,指状回波的强风暴造成了较大冰雹.具有逆风区、反射率最大值高度高、OHP大于50mm、有前侧V形槽口的弓形
2004年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共有17次冰雹天气过程.分析了资料完整的8次过程的15种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的演变,总结了一些冰雹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也发现了回波演变的几点规律.当回波强度≥50dBZ,回波顶高≥10km,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35 kg/m2时容易降雹,VIL值越大,冰雹直径越大.回波发展初期2~3体扫内,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迅速增大,一般每个体扫增加10~30 kg/m2,这是冰
以淠河上游的佛子岭闭合流域及该流域的6个子流域为研究区域,用地面雨量计和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两种方法进行流域面雨量计算,将两种方法计算的面雨量分别作为降水-径流模型的输入,对模型输出结果进行比较.个例分析表明:雷达估测降水的精度是否高于单独用地面雨量计计算的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用于校准的地面雨量计数目;当雨量计计算的整个流域面雨量与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后的结果接近时,对应子流域面雨量的结果存在
目前,浙江省共建成了温州、杭州、宁波、舟山、金华五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但由于受终端显示软件和网络通信条件的制约,全省雷达没有互联以及数据共享,而现在全省宽带网的建成,为建立全省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共享平台提供了条件,为此,温州局2006年着手建立全省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远程终端共享平台和网站的建设,将全省五部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形成的所有产品数据实时FTP传送到该局,各台站可以通过远程终端连接或网
本文对2006年7月5日傍晚到夜间,鲁西北出现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进行分析得出: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回波,主要是弓状回波上的超级单体风暴和多单体风暴;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回波中心强度均在55dbz以上,最大为65dbz;出现剧烈天气的风暴低层存在中气旋;VIL值达40 kgm-2有可能产生冰雹,此次VIL最大值为65 kgm-2,VIL值对冰雹的存在与否及大小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回波顶高本身
用Argo剖面浮标等资料,分析了太平洋-印度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异常(简称 SOTA)对南海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1月,太平洋-印度洋暖池SOTA偏暖(冷)时,当年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强(弱),爆发时间偏早(晚)是主要现象;前期冬季,西太平洋暖池与热带东印度洋上层海洋水温出现不同变化现象时,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及强度也出现变化。结论:前期冬季,太平洋-印度洋暖池SOTA偏暖(冷),南海夏季风偏强(弱)、爆
利用观测资料分析了春季(3-5月)Hadley环流(HC)与夏季(6-9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WNPTCF)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HC与夏季WNPTCF存在显著的反相关。春季HC异常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变化支持这种关系的存在。当春季HC偏强时,东亚夏季风变弱,西北太平洋纬向风垂直切变加强,对流减弱,不利于热带气旋(TC)的生成,反之亦然。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春季HC引起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的物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