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荞麦是蓼科粮食作物,不仅营养价值高、还有疗疾保健功能,是禾本科粮食作物不可比拟的。然而,荞麦产量低,种植面积不断缩小,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其原因是异花授粉作物,可亲和的种质资源少,低产水平未能突破;近几年,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发现了普通荞麦野生近缘种,为选育荞麦高产品种带来了希望。【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从贵州师范大学引进‘贵荞2号’资源,2019年春季在温棚植株、秋季在大田种植,进行了田间观察、结实率统计、杂交授粉试验。【观察结果】经过2个世代的观察:‘贵荞2号’分离特别严重,植株高、矮不等,籽粒大、小不等,生育期长、短不一,花器构造不一(雌雄蕊等长、雌雄蕊不等长);从中分离出原始野生近缘种,与栽培型普通荞麦外部形态完全相同,但花器构造不同:为一型花(雌雄蕊等长);有别与普通荞麦二型花(雌雄蕊不等长)。结实率统计结果:野生近缘种荞麦大田自由授粉结实率40.1%、个别优良单株结实率60%、套袋自交结实率21.9%;普通荞麦(矮B系,对照)大田自由授粉结实率12.6%、套袋自交结实率0.1%。杂交授粉试验结果:♀野生近缘种X♂彩色翅荞麦,F1与♀在同一行种植,单株产量♀6.3g、千粒重20.4;F1产量23.4g、千粒重27.1g。F1比♀增产3.7倍,从中证明与普通荞麦可育、而且杂种优势十分显著。野生近缘种荞麦除了有上述优点外,同时带有落粒性强的缺点。籽粒临近成熟,即开始落粒,直至全株落尽;落粒株籽粒种植观察,第2代仍然落粒,具有遗传习性。【分析】野生近缘种,由于长期在逆境生存,多演化为携带抗病、抗虫、抗逆性等基因,在作物育种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我国70年代的水稻三系配套、育成杂交稻,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成功的关键是发现利用了雄性不育的野生稻。野生近缘种荞麦与栽培型普通荞麦比较,正是携带特殊生殖生理和生长发育基因。其自花授粉,结实率40-60%,正是栽培型普通荞麦(异花授粉、结实率10%左右)迫切需要改变和提高的性状。而且与普通荞麦具有亲和性,弥补了大多数荞麦种质资与普通荞麦存在生殖障碍的缺限,为选育高产品种创造了条件。其虽然带有落粒性强的不利基因,仍然是十分珍贵的资源。可以扬长避短,有望像水稻、小麦那样,彻底改变普通荞麦的低产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