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背景下高校会展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以志愿者管理为例

来源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u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探讨了产学研背景下,高校会展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并以高校中会展专业产学研合作的常见形式志愿者服务为例,对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指出目前高校会展专业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产学研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共建一体化课程的建设性对策.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会展业经济结构转型,会展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建构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递进式实训教学体系,包括确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目标,同时以解决当下高职院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结构比例分布悬殊的问题,建立课堂实践教学——校内综合实战模拟——企业顶岗实习的逐层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体系,以构建专业联系岗位的综合实训课程体系为目标,对实践教学的模式进行探讨改革.
会展教育规模的扩大引发了教育主体对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和培养模式的探索,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受到教育主体价值取向的影响.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以"人本主义"为价值选择,会展活动有与媒介对话的需求,会展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媒介产业相关,通过对湖南省会展院校课程设置情况和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展开调研,提出湖南的会展高等教育应当将媒介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作为其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选择,加快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媒
在全国会展经济形式一片大好之时,会展教育却成了中国的难题.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会展在校生的人数有了质的提升,但是真正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却寥寥无几.会展发达城市面临"人才荒"会展不发达城市更是如此.面对会展院校、展馆、会展企业的短缺,会展不发达城市若想快速的培养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会展人才,就必须整合分析其现有资源,做好全市会展人才培养的统一计划.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状,以徐州市为例,阐明其整合资源规
本文通过分析举办了四届的京交会的实际情况,了解目前该展会存在的问题和主办方进行服交会等形式进行改革的做法,指出京交会目前存在的品牌混乱和影响力下降等问题,建议保持"京交会"简称不变,把全称改为"中国(京津冀)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自2018年6月起将需要疏解的涉及三地产业合作的在同年京津举办另外两场,如以举办22届的津洽会和在唐山的河北省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为平台进行整合,即实现北京疏解,也可以协同
会展产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系统,会展产业上下游链点多面广,涉及众多的职业和岗位领域,而会展人才培养也直接影响着会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间的合作不断加强,会展活动中的国际因素也日益增多.因此,特别是在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会展发达地区,展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会展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但目前,中国会展教育在不同地区及院校间都有多种不同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而会展业
北京图书订货会三十年风雨无阻,三十年奋进发展,三十年携手共进,三十年砥砺兼程,三十年探索前行,三十年与时俱进,现在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华文图书订货会,享有中国出版风向标的荣誉称号.本文通过北京图书订货会30年发展历程,从读者需求到市场需求、社会需求、国家需求,再到读者需求、文化传承需求的各个历程,证明优秀展会,特别是文化展会,创新发展是关键,文化使命是发展的核心要素.
品牌展会的主办方与参展企业长期互动,能准确了解企业参展的决策动因,从品牌展会的视角开展企业参展决策分析,不论是对组展工作还是对参展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为例,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与选择性译码对该展会主办方的新闻宣传稿等共享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建立主范畴与核心范畴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理论抽样及检验,形成参展决策.研究发现:企业参展决策主要受基本
各地由政府管理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是青少年聚集交流并展示自己的场所,青少年活动中心属于会展场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本文通过对会展场馆形象定位相关概念和理论的梳理和借鉴,结合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新场馆运营管理实践的要求,从建筑形象、功能形象、文化形象三个方面对本文所述新场馆的形象定位进行了分析和提炼,以更好地构筑新场馆在社会形象方面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以问卷调查法获取第9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参展商会展服务满意度信息,基于满意度系统模型,利用均值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及方差分析法对会展服务总体满意度及其七个分项满意度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参展商总体满意度良好,安全保卫和场地及物品租赁服务满意度较高,秘书礼仪和运输仓储服务满意度较低;各分项服务与总体服务满意度正相关;后勤保障服务满意度对总体满意度的贡献最大,而安全保卫服务满意度的
对展示设计专业学生在基础课程阶段的设计思维进行有效启发,教学过程融合人的情感体验、认知过程和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一套适合基础课阶段传授设计方法的教学方法,协助学生建立一套适宜自己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