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三年级小学生进行脊柱形态和脊柱活动能力筛查,了解脊柱侧弯高发年龄段之前的脊柱生长发育状况。研究方法:以北京、安徽、湖南、江苏四个省市六所试点校的三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854人(男-458人,女-396人),采用直立位检查、FBT(forwardbendingtest,站位+坐位Adams前屈试验)+ATR(angleoftrunkrotation,躯干旋转角度)、SpinalMouse三种方法,对其进行脊柱形态与脊柱活动能力的筛查。研究结果:(1)三年级小学生高低肩、双肩胛下角不齐、双侧腰凹不对称率分别达到39.1%、48.7%、27.5%,且双肩和双侧腰凹右侧显著高于左侧(P<0.05),湖南双肩胛下角和双侧腰凹不对称率最高,江苏高低肩比例最高。整体来看,姿态不良无性别差异(P>0.05),地区来看,安徽男生双肩胛下角不对称率显著高于女生,湖南女生高低肩率显著高于男生(P<0.05);安徽学生姿态不良率显著低于湖南和江苏(P<0.01)。(2)整体上腰段ATR显著高于胸段(P<0.05),且胸、腰段ATR无性别间差异(P>0.05);胸段ATR有地区间差异(P<0.05),腰段ATR无地区差异(P>0.05);湖南、江苏学生的ATR在胸、腰段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安徽学生脊柱无ATR分段差异(P>0.05)。脊柱侧弯风险Ⅰ、Ⅱ、Ⅲ级的发生率分别为25.2%、4.0%、0.2%,且发生率无地区间差异(P>0.05),整体达到侧弯风险Ⅰ、Ⅱ级的腰段发生率显著高于胸段(P<0.05)。安徽达到风险Ⅰ级的比例最多,且男生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P<0.05),其他地区在各风险级别发生率上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3)三年级小学生脊柱矢状面部分节段的椎间角存在性别、地区差异(P<0.05),男女在上下胸段、下腰段的椎间角差异显著,湖南学生胸段以及下腰段椎间角显著低于其他地区,北京学生则多个胸腰节段椎间角高于其他地区(P<0.05)。腰椎柔韧性显著高于胸椎(P<0.05),其中L3/4节段柔韧性最好(14.46°±4.12°),T3/4柔韧性最弱(0.08°±3.25°);胸椎稳定性显著高于腰椎(P<0.05),其中T1/2稳定性最好(1.90°±4.47°),L5/S1最弱(-3.1°±5.13°)。多个脊椎节段的柔韧性存在性别、地区差异(P<0.05),男生整体上柔韧性好于女生,女生只在下腰段柔韧性更好,北京学生胸段柔韧性显著低于其他地区,湖南则在大部分脊椎节段上柔韧性更好;部分脊椎节段稳定性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0.01),下胸段及上腰段稳定性男生显著好于女生,下腰段稳定性则女生更好;湖南学生胸椎段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北京学生胸段稳定性则显著低于其他地区(P<0.05)。(4)整体脊椎节段曲度异常率达到了61.7%,胸段出现异常为38.3%,腰段异常率为27.9%,男生腰段曲度异常率高于女生,北京学生腰段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0.05)。(5)三年级小学生最大屈曲至最大伸展位的脊柱总活动度为111.09°±25.63°,其中胸椎活动度为34.14°±13.84°,腰椎活动度为76.95°±16.73°,腰椎活动度显著高于胸椎(P<0.001)。胸、腰椎活动度存在地区间差异(P<0.05),北京学生胸椎活动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湖南学生腰椎活动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整体上安徽学生脊柱总活动度显著低于其他地区;胸椎活动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男生脊柱活动度整体上高于女生。活动度筛查异常率为1.2%。研究结论:(1)超过三分之一的三年级小学生存在姿态不良问题,且双肩和双侧腰凹右高居多,地区之间有差异。(2)超过四分之一的三年级小学生达到了脊柱侧弯风险级,且腰段侧弯风险显著高于胸段。安徽学生达风险Ⅰ级的比例最多,江苏达Ⅱ、Ⅲ级风险的比例最多。(3)男生比女生的脊柱矢状面曲度小,背部偏"平";北京学生的脊柱矢状面曲度较其他地区高,背曲偏大。三年级小学生腰段曲度异常率高于成人,但活动度良好且异常率低。(4)腰椎活动度、柔韧性好于胸椎,而胸椎稳定性好于腰椎,且整体上男生脊柱柔韧和稳定性好于女生,只在下腰段女生柔韧和稳定性较好;男生脊椎活动度高于女生,安徽学生胸、腰椎活动度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