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MRI诊断

来源 :2006全国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zaizhao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因发生率不高,且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多为偶然发现,故以往文献报道较少,而且误诊率高。笔者搜集本院10年来经CT、MRI及临床随访证实的18例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进行分析,根据其发生的特殊部位和CT、MRI的特征性表现,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其他文献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对胃癌的诊断是临床医生的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而CT对胃癌诊断价值人们往往认识不够,尤其是基层医院,本院通过对30例病理证实的胃癌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着重探讨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颈动脉体瘤(carorid body tumor,CBT)又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或化学感受器瘤,是发生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笔者搜集10年来经CT检查,超声辅助检查,部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N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诊断,并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颈动脉体瘤(CBT)作回顾性分析,认识并进一步提高对颈动脉体瘤的CT诊断的准确性。
本院自1995年5月-2005年5月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肾囊肿532例,效果满意。研究指出:在B超引导下行肾囊肿穿刺注射治疗,能动态观察穿刺治疗过程,对囊肿穿刺精确度高、并发症少,同时还能动态观察抽吸囊液及注入药物的情况,其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安全、优于其他方法。因此,B超介入治疗肾囊肿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法又称胃充盈法,是通过一种造影剂充盈胃腔来消除胃腔内气体对超声波的干扰,以此来改善胃肠超声环境,为超声检查营造一个良好的声窗,使正常胃肠壁结构和病变能清晰显示,而造影剂本身又不影响声波的穿透。所以,造影剂的性能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和诊断的准确性。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国内许多影像工作者研制发明了几十种造影剂包括各种饮料、多种水剂和散剂,但效果均不满意。由于低回声的造影剂极易产生后方
本文应用三维超声系统进行胆囊疾病的重建,探讨三维超声表面模式重建在胆囊疾病的实用价值。并对胆囊三维图像重建为胆囊疾病的诊断提供直观信息以及三维超声应用于胆囊疾病诊断的优势进行了论述。
本文搜集某院100例经临床及X线平片诊断的颈椎病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作者认为所述X线征象的直接征象诊断颈椎病与临床体征符合率高,间接征象与临床体征符合率要低一些,伴随征象与临床体征符号率更低了,有的还可能与其它病变相混淆,故诊断颈椎病应以直接征象为主,间接征象为辅,伴随征象作参考,并需密切结合临床,但无直接征象而仅有间接征象或伴随征象时,应该作一般描述而不应下颈椎病的诊断。
脑灰质异位症(Heterotopic graymatter,HGM)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是神经元移行异常中相对较为常见的一种。随着CT及MRI的普及,该病的检出不断增多,本文收集自1998-2005年诊断为HGM25例,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探讨。
外部性脑积水也称蛛网膜下腔积液,是发生在婴儿中的一种良性、自愈性疾病,预后良好。现报告本院1998年7月-2006年2月间所搜集62例病例资料,分析其CT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动态变化以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以及诊断水平的提高,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及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现对本院自2003年以来收治确诊的恶性肿瘤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CAG)与治疗(PCI)技术的日益增多,其产生的并发症亦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护理角度讲除术中发生的一些急性并发症外,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可有效的减少、减轻或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院开展心脏介入诊断与治疗已多年,但从2004年始进行系统的心脏介入诊断与治疗的程序化护理,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