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特征是肺动脉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因右心衰竭死亡,肺动脉高压是右心衰竭的最主要原因,其病因复杂、诊断治疗棘手,致使该领域长期发展缓慢.在西方国家,随着研究的进展,肺动脉高压已逐渐成为备受重视的一大类心血管疾病.对其准确评估及治疗管理非常重要,目前明确血清尿酸水平、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肌钙蛋白T和I均是肺高压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预测的重
【机 构】
:
天津市海河医院呼吸科 300035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特征是肺动脉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因右心衰竭死亡,肺动脉高压是右心衰竭的最主要原因,其病因复杂、诊断治疗棘手,致使该领域长期发展缓慢.在西方国家,随着研究的进展,肺动脉高压已逐渐成为备受重视的一大类心血管疾病.对其准确评估及治疗管理非常重要,目前明确血清尿酸水平、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肌钙蛋白T和I均是肺高压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预测的重要生物标记物.还有其他生物标记物被进行研究,其中大部分还只处于试验阶段,如在系统性硬化症相关的肺动脉高压、肺血栓栓塞等患者中也发现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升高,其能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现将GDF-15与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HMGB1在哮喘发病中作用关键,但其参与的作用环节未阐明.本研究旨在探讨HMGB1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屏障功能损伤及可能机制.方法 观察HMGB1对16HBE14o-屏障功能的影响并探讨HMGB1联合IL-1 β的协同作用.跨细胞电阻测定(TER)及异硫氰酸萤光素-右旋糖酐(FITC-DX)评价通透性功能变化;Western blot观察连接蛋白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表达水平;免疫荧光观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抑制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吉非替尼干预组.过碘酸-雪夫染色法、免疫组化法、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气道杯状细胞数量、p-EGFR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等状况.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10(IL-10)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及对照之间的分布,及其与哮喘表型的关系.构建IL-10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用于启动子活性的检测.方法 入选符合标准的患者及对照,提取全血DNA,PCR扩增IL-10启动子并测序,对IL-10启动子区SNP在哮喘患者及对照之间的分布及其与哮喘表型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的免疫特点.方法 应用肽聚糖(Ppg)和PHA刺激培养胎儿脐带血单核淋巴细胞(CBMC)和成人PBMC,然后应用RT-PCR,ELISA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数量,相关基因表达,细胞因子分泌和功能.
过去哮喘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单一的疾病,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哮喘的异质性.人们根据哮喘异质性这个特点提出了一个概念:哮喘是由多种不同的表型组成.本文将哮喘的表型分类,以期指导其个体化治疗.
目的 观察不同卵蛋白(OVA)致敏剂量和激发浓度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黏液分泌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5~6周龄雌性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NS组、A组、B组、C组、D组,每组各10只.A、B、C、D组均于第1、13天腹腔注射OVA致敏,第19~23天雾化吸入激发,其中A、B组致敏剂量为80μg,激发浓度分别为5%和10%,C、D组致敏剂量为20μg,激发浓度分别为5%和10%;NS组以生理盐水替
目的 指导肺栓塞患者治疗期间预防出血并发症.方法 指导病人自我护理的形式、时间和内容.结果 29例病人在住院期间均能说出预防出血的自我护理知识,并会对自身进行出血的监测和护理,与医护人员配合默契.结论 通过教会患者预防出血的护理知识,使其学会对自身出血进行监测护理,避免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 提高对单纯性单侧肺动脉缺如(UAPA)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报道我科诊治的1例单纯性左侧肺动脉缺如患者的相关资料,并结合从多个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到的相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44例患者平均年龄31.5岁(3月~69岁),症状:肺部感染(47.4%)、咯血(52.6%)、气喘(57.9%)、胸闷(31.6%)、心悸(18.4%)、胸痛(7.9%)等.43.2%(
抗凋亡蛋白Survivin影响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的生存、凋亡和增殖.Survivin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打破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平衡,促使细胞增殖增加、凋亡减少,继而导致肺动脉血管重构,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肺栓塞原发性危险因素的警惕性.方法 对1例临床确诊为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肺动、静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年轻女性患者发生肺动、静脉同时栓塞,经相关临床检查确诊为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此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是以反复动静脉栓塞、血小板减少及病理产科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需终生抗凝治疗,糖皮质激素、血浆置换、羟氯喹等为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