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平台科学团体科研与科普有效结合

来源 :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ng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科学传播广义内涵出发,提出科研工作科学传播职能的延展及开展科普工作内涵的发展趋向。科学传播包括科学共同体内传播和大众传播,科学研究工作包括科研成果论文出版及科学研究成果在公众中的普及传播。不同的科研成果可以根据学科及成果发展定位在不同的公众群体中开展科学传播活动。该文从中科院、基层科协、学会多平台角度展示科研与科普结合的形式、内容及定位。中科院是科技创新和前沿科学研究的主体,具有开展前沿科学普及丰厚的人力和平台资源;科协基层组织在科研与科普有效结合中具有确定的优势:基层组织是联系科技工作者的团体,各类科研成果能有效在这个平台中交流和转化,为科普工作提供基础资源;学会属性决定学会通过学术交流活动凝练科普资源,实现科研与科普的有效结合,加强学会科普能力建设。该文就中科院科技成果普及、基层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成果科技教育活动及学会开展科研科普结合实例做简要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从武汉植物园科学传播活动的手段创新入手,分析其基于园区的特色植物资源及科研人员优势,尝试使用新兴媒体提升公众科普互动性,引入二维码、NFC等移动导览手段开展植物导览解说、活动互动等内容,分析新兴媒体在助力科普场馆的科学传播与公众服务产生的有效促进作用,以期对科普场馆及博物馆的科学传播及移动导览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面对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浪潮下,本文关注博物馆(科技馆)的传播与服务的战略转型,新兴媒体-移动导览(微云导览)助力博物馆(科技馆)的传播与服务.移动互联网是新时代一个全新的产物,作为这个全新产物的代表-移动导览(微云导览),能够运用它为现代博物馆(科技馆)建立一种全新的智能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移动互联网的典型特点之一是“用户体验至上”。移动导览(微云导览)贴合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至上”
一个城市的信息文化生态圈不仅包括城市内的自然环境、物理空间,更涉及其中的人文环境和网络虚拟空间.此外,城市或社区的历史传承、风俗习惯、语言特征等都是组成城市信息文化生态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如何将自然或人文的地标性景观、历史典故标志、人类社会生活遗址和商业购物等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寻找、挖掘和建设目的地艺术十分重要.有了目的地艺术就有了故事,有了故事就有机会将以上提到的各个环节串联在一起.笔者在国
博物馆近场智能定位系统是一款针对博物馆场景开发的应用.基于iBeacon技术,M-Beacon可实现博物馆智能导览,也能实现与参观者的实时交互,并对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应用.博物馆将现有展品的背景资料,制作成音视频资料方便快速,只需进行基站、服务器和前期展品内容制作即可.系统不仅能为观众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提升观众感知,也成为了博物馆与观众实时沟通互动的平台,为博物馆搜集观众参观博物馆的相关
对于科技馆展示创新能力建设而言,建立适合科技馆展示设计与开发人员创新能力建设的"素质能力模型",并对人员素质进行评估分析,有助于强化人才队伍、提高整体绩效;有助于在团队中识别人才;有助于为创新人才建设提供员工绩效评估和个人职业发展方向;有助于为员工绩效目标考核提供标准和依据。在"素质能力模型"中,核心素质是科技馆文化、价值理念和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它不仅适用于展示设计与开发专业人才,也适用于全体员
科普创作是为科学赋予人文内涵的创造活动,其创作的科普作品应当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兼具科学性、社会性以及趣味性的。作为科学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科普创作承载着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的重要使命。本文从科普创作的概念和特征入手,结合笔者在进行科普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出了在科普创作过程中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上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融合,以达到更好地传播科学的目的。
科普动漫通过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形象化,不仅有效促进了科技的传播普及,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公民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本文以武汉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为例,首先,对基地中科普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相关科普动漫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其次,对科普动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梳理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科普动漫产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参考。
以科学家生平事迹为载体的科普读物能体现生动性与趣味性的特点,有助于增强读者科技知识接受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对于公众更理性地理解科技知识、加深对有关信息的印象,有积极意义。此类科普读物的编写与创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创作者了解国内外同类作品发展的最新动态,把握公众在不同时期对科技知识的兴趣与要求,针对不同的读者定位,在编写与创作过程中,采用相对应的技巧与方法。
21世纪是强调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灵魂。这就需要人们具有创新的意识与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与态度,具有探究的能力。随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颁布,其内容充分体现国家对培养青少年科技素养的重视,科技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探究性学习是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提高青少年科技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科普网络书屋是中国科协与清华同方中国知网联合建立的,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科普网络书屋,可在中国知网上点击、搜索、浏览、下载7000多种期刊、500多种报纸、2000多部工具书等科普资源。本文就"党建带科普"推进科普网络书屋的如何建设、运用与管理结合自身开展情况的实践与探索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