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根据水力旋流器的设计原则及自由沉降理论,设计出一组适合低密度、低浓度分离的离心-沉降式式除污器.利用商用FLUENT软件对切向进入除污器的固液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了RNGk-ε两方程模型对液相流体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内部开孔和沉降区间距的增大沉降区内流速降低,但是随着开孔和间距增大到一定程度,沉降区流速反而出现上升趋势,同时用固液两相流模型-DPM模型对颗粒的轨迹进行了模拟.
【机 构】
:
同济大学暖通空调研究所,上海,201804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150090
【出 处】
:
2006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水力旋流器的设计原则及自由沉降理论,设计出一组适合低密度、低浓度分离的离心-沉降式式除污器.利用商用FLUENT软件对切向进入除污器的固液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了RNGk-ε两方程模型对液相流体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内部开孔和沉降区间距的增大沉降区内流速降低,但是随着开孔和间距增大到一定程度,沉降区流速反而出现上升趋势,同时用固液两相流模型-DPM模型对颗粒的轨迹进行了模拟.
其他文献
本文对超临界压力下煤油在带有环形肋的强化传热管中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肋的间距高度比对于传热和阻力结果有重要影响,间高比为7.5的环肋管在使得换热增强1.4倍的同时也使得阻力增加了1倍.间高比为10的环肋管的效果稍差一些.进一步的研究应对更多间高比组合的环肋管进行研究以确定间高比的影响规律.
本文对外边长为4.6mm的方形小通道光滑管及底部带有不同强化表面的5根粗糙管试件在高热流密度、高流速、超临界压力条件下进行了煤油的传热、阻力、结焦特性的试验与分析研究.获得了影响煤油传热特性的主要因素;得到了不同底部粗糙度方管内煤油的传热、阻力与结焦特性;分析了方形粗糙表面强化传热机理、不同粗糙度对煤油传热、阻力与结焦特性的影响.以试验结果为基础,建立了各试件无量纲传热系数关联式,并与相同尺寸光管
本文对基于两相流激波的增压换热器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其设计方法,并进行了校核分析,为增压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算例结果显示,校核结果与设计结果是吻合的.分析表明设计时背压的选取将直接影响喉管直径的取值,校核发现,增压换热器工作时渐缩段的换热情况将直接影响喉管内的流动情况,也是激波是否发生的关键.
本文研究了水与酒精混合蒸汽压力对竖直管外Marangoni凝结换热的影响.针对不同压力进行了凝结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并拍摄了不同过冷度下的凝结状态.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速和浓度下,凝结换热系数随蒸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经分析得出,相平衡压力的提高导致凝结液平均温度升高和凝结液量增加,使凝结液膜的表面张力增大,使得凝结换热得到增强.但在高酒精浓度下,凝结液表面张力梯度减小,扩散热阻的影响增大,蒸汽压力
本文针对电子器件的高效冷却问题,对自然循环回路系统内表面加工有方柱形微结构的硅片上FC-72的强化沸腾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了两个芯片,其表面上的方柱形微结构的边长均为30μm,但高度分别为60和200μm.沸腾介质的过冷度设为10、25和35K.实验所得的沸腾曲线表明,对于这两种微结构表面芯片,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加,热流量呈剧烈的增加趋势且临界热流密度时芯片的表面温度低于芯片回路正常工作的
本文实验研究了水在间隙为2.1、2.2、3.6mm的垂直矩形窄流道内流动沸腾压降,包括入口过冷的情况,得到了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压降随热流密度的变化曲线,同时分析了曲线变化的原因.实验结果发现:在实验参数范围内,流动沸腾的压降随着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和入口干度增加而增大;随着窄缝间隙的增大而减小.窄通道内的压降计算与大通道有显著不同,本文针对窄通道的特点,修正了传统的压降计算模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结果比
本文应用V形内锥流量计对气/水两相流测量进行研究.基于修正的分相流模型,提出了V形内锥流量计测量气/水两相流流量的关系式.通过实验标定了50mm口径有机玻璃管道,等效直径比β=0.65的V形内锥的分别流过空气和水的流出系数C.用得到的流出系数比较空气和水各自的质量流量误差,并提出了V形内锥修正系数θ的标定步骤.
本文利用超声法测量高浓度水煤浆具有无需稀释、快速、可靠、在线等优势.本文探讨了水煤浆的浓度测量问题.在理论分析和实验基础上得出了水煤浆中声速与浓度的关系,指出水煤浆温度、稳定性、粒径与声速的关系和对浓度测量的影响,并从理论上提出了水煤浆中粒径测量的方法.本文研制的测量装置适合在线测量的应用.
本文应用轮式流动模拟器可以模拟多相混输管道的生产实际工况,通过监测流动模拟器转轮的扭距、转速、试验介质的温度、压力参数的变化,并结合直接观测的手段,综合进行水合物试验.建立了水合物生成预测方法、水合物生长规律及动力学抑制效果试验研究方法,应用这些方法可以进行混输管道中的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试验、水合物热力学抑制效果试验及水合物动力学抑制效果试验,为混输管道的设计和正常生产运行提供技术依据.
界面浓度输运方程模型具有动态描述两相流相界面几何结构变化的能力.本文引入新的连续相湍流导致的油滴聚合和破裂模型,建立了适用于垂直上升管油水两相分散流的单群界面浓度输运方程模型.其中对连续相湍流驱动油滴随机碰撞引起的聚合现象模化时,考虑了两油滴之间连续相液膜排出过程中的凸面膜效应.而在描述油滴与湍流涡随机碰撞导致的破裂现象时,考虑了破裂过程所产生油滴的大小不等的因素.所发展单群界面浓度输运方程模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