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ε-K-Al13最早出处Na2O·13Al2O3·8SO3·76H2O中聚铝形态的存在形式--无限的Na-ε-K-Al13结构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ji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盐的水解聚合形态及其演变规律既是探明铝系絮凝剂作用机理、合成高效混凝剂的重要科学问题,也是地球环境中铝迁移转化和铝污染防治的重大科学问题。本课题组采用与Johansson类似的合成方法获得了晶胞参数也相似的正四面体状单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其中的ε-K-Al13形态并非分立排布的有限结构。而是如图1所示在每个ε-K-Al13周围按正四面体取向连接4个对称劈裂的Na(H2O)4+单元。而在每个Na(H2O)4+单元周围也按正四面体取向连接4个ε-K-Al13形成的在三维空间连续延伸的1:1型无限的Na-ε-K-Al13形态的结构。对Na2O·13Al2O3·8SO3·76H2O中聚铝形态存在形式的重新认识反映出不同聚铝化合物中8-K-Al13形态结构及其连接方式的多样性;无限的Na-ε-K-Al13形态的发现也为此前报道的有限的Na-δ-K-Al13形态的形成机理找到了更直接的证据。
其他文献
通过理论和试验对延迟炸药震源爆炸产生的地震波主频、能量和在近地表面产生的振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迟时间对于延迟炸药震源的叠加效果影响最大,电子雷管精度高,非常适用于延迟炸药震源的设计.延迟炸药震源与普通炸药震源相比,产生的地震波能量差别不大,但是主频提高10%~20%,高频能量高,主频更宽.爆炸所引起的近地表面的振动比普通炸药震源小50%以上,安全性非常高.延迟时间合适的延迟炸药震源与普通
根据芦岭矿的工程地质资料,拟定了硬岩和软岩的典型物理力学参数,并依托芦岭矿现场爆破参数,结合ANSYS/LS-DYNA软件,通过隐式-显式连续求解,完成了不同初始应力条件下硬岩和软岩巷爆破开挖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5~25MPa应力水平时,随着地应力的增加,近爆腔处围岩的损伤程度并不发生变化,而远离爆腔处围岩损伤程度明显减小,地应力对爆炸载荷所造成损伤抑制作用明显;相同爆破参数下,软岩爆破较硬岩
为了评估反辐射战斗部对相控阵雷达的毁伤能力,对某型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目标进行了分析,综合几种影响因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评价指标的量化等级.为了研究不同反辐射战斗部对相控阵雷达的毁伤评估,应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某型相控阵雷达的毁伤评估模型.
为研究背板对破片冲击起爆屏蔽装药的影响,运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破片冲击起爆有无背板装药的情况.数值仿真表明,由于背板对冲击波的反射作用使背板附近处冲击波压力幅值增加,从而使装药的临界起爆速度下降.随着装药厚度的增加,背板对于装药的冲击起爆影响逐渐下降;背板材料对于反射冲击波幅值有所影响,但不同背板材料间装药临界起爆速度相差并不大.
为应对爆炸恐怖提出了一种由SPUA与高强纤维复合成高弹性复合材料的加工方法.对SPUA材料进行了准静态和动态力学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SPUA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具有应变率相关特性.基于MooneyRivlin模型建立了高弹性体SPUA材料的本构模型.进一步实验得到了SPUA材料与芳纶编制布材料制成高弹性复合材料的撕裂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撕裂强度增强了约20%.
本文首先采用离子交联的方法合成了壳聚糖纳米颗粒(NCS),接着在有紫外光(UV)和光引发剂的引发体系中将聚丙烯酰胺(PAM)接枝到壳聚糖纳米颗粒上,得到共聚物NCS-g-PAM。同时考察了单体比例、引发剂用量、光照时间等因素对影响共聚物特性(特性粘度和产率)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XRD、核磁共振(1H NMR)、扫描电镜(SEM)差热-热重(TG-DTA)等对合成产物的结构特征、表
论文通过模板聚合紫外光引发方式聚合形成分子量大且具有微嵌段结构的CPAM絮凝剂P(AM-DMC)。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分析法,以相对分子质量和阳离子度为指标,分别考察了模板与阳离子单体摩尔比,DMC质量分数,引发剂V-044浓度,紫外光照时间等七个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确定相对最佳合成条件。再进行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表征,证明合成产品是单体AM与DMC的共聚物;通过差
在水处理领域,对于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治理,当前首选的理想方法就是高级氧化技术。本文以量子化学计算和模型为基础,研究了自由基与有机污染物之间的电子转移途径,构建了判别羟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与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能够发生的模型,同时计算了电子转移途径的反应速率。本文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构建了羟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与有机污染物电子转移反应的理论模型,羟基自由研究结果表明,自由基和有机污染物的电子转移反应的焓
铝水解形态在水处理领域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比较了P-Al13与高Al30含量溶液对SiO2模拟水样的絮凝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高浊度模拟水样P-Al13固体絮凝剂有更宽的有效投加范围。能获得更低的剩余浊度,达到同一剩余浊度投加量更低。此外,通过扫描电镜研究表明分别投加Al30溶液与P-Al13固体形成的絮体形貌差异较大,投加P-Al13固体形成的絮体更密实,包裹粘连更强,因此更易沉降。由此认为,P-
絮凝形态学的研究能够促进高效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无机高分子聚合铝絮凝剂中Al13具有极佳的凝聚-絮凝作用包括两种形态:Keggin-Al13以及P-Al13。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集中于温度对P-Al13与K-Al13的形态转变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P-Al13向K-Al13的转变。溶解在低温(1℃)水中的P-Al13不会向K-Al13形态转变,温度升高才会发生形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