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受体A调控破骨细胞生成的机制研究

来源 :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wyldgw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小鼠实验模型中观测清道夫受体A (SR-A)对破骨细胞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采用SR-A敲除小鼠,建立正畸牙移动(ACLT)和关节炎(TM)模型,通过Micro-CT、TRAP、Safranin 0及Goldners trichrome染色观察两组小鼠骨改建情况;体外实验观察破骨细胞形态、数目变化;Real-time PCR及ELISA实验证明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改变;对SR-A-/一组添加外源性IL-6,观测是否能够挽救上述表型.
其他文献
背景:经典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在术前正畸阶段(7~47月)由于去除牙齿代偿,骨性畸形完全暴露,患者的面型和口腔功能进行性恶化,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2009年,Sugawara等人提出了Surgery First Approach(SFA),旨在不进行术前正畸的情况下先行手术,避免术前正畸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会议
目的 运用三维椎体束CT (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BCT)对Hyrax扩弓进行分析,比较Hyrax快扩与慢扩矫治替牙晚期上颌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取上颌基骨狭窄的替牙晚期患者60例(女36例,男24例,年龄9~11岁),配对分成两组,分别采用Hyrax快速扩弓和Hyrax慢速扩弓,扩弓前后拍摄CBCT,通过Invivo5牙科软件三维重建,分别测量扩弓前
会议
目的 观察轻中度慢性牙周病患者整平排齐阶段上颌牙槽骨、牙龈变化,探讨不同牙周生物型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周附着变化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例成年女性患者,按照不同牙周状况分为牙周病组(A组)和牙周健康组(B组)各10例,每组薄龈型(Ⅰ型)、厚龈型(Ⅱ型)各5例;A组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B组常规正畸治疗;测量并对比20例患者的204颗牙齿治疗前(T0)和整平排齐6个月(T1)的牙龈、
会议
目的:单侧后牙反合是颞下颌关节病相关错合之一.本文通过CBCT成像技术对单侧后牙反合患者的髁突形态和位置进行测量,试探讨其引发TMD的原因.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正畸科收治的单侧后牙反合患者20例,行CBCT检查.平行于髁突长轴矫正冠状位测量髁突长轴的径值和髁突顶到髁突颈部的高度,垂直于髁突长轴的矫正矢状位测量关节间隙.
会议
目的:建立广东地区正常合人群Jarabak分析数据,为临床头影测量分析提供正常值参考.方法:普查广东地区广东籍学生3016人,严格按纳入标准选取样本,筛选出合格样本共44例,其中男20例,女24例,平均年龄(18.48±1.72)岁.受试者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正中合位、唇放松位置拍摄头颅侧位片.
会议
目的 探讨普通二维培养板和3D细胞培养板培养条件下牙周膜干细胞的生长情况.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有限稀释法获得牙周膜干细胞,并对其干性进行鉴定.运用1%琼脂糖结合定制模板制作3D细胞培养板.分别利用普通二维培养板和3D细胞培养板培养牙周膜干细胞1,3,5,7天.
会议
1、病例报道患者,男,13岁,2015年7月17日因牙列不齐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口内检查近中唇面可见一宽约5mm的釉质突起,21近中多生牙宽约7mm,牙冠与21融合.
会议
目的:对比青少年与成人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1患者治疗前后软组织变化的异同.方法:选择青少年与成人女性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1错河患者各30例,两组的治疗方法以及疗程均相互匹配.
会议
目的:正畸牙移动导致的炎症性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牙根表面小范围的病理性吸收可通过继发性牙骨质的沉积而得到修复.
会议
目的:了解口呼吸对儿童面部发育的影响,为制定预防和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00名南通地区12岁伴有口呼吸症状的儿童,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面相以及口内相的收集。结果:93%的儿童呈现凸面型、鼻翼萎缩、嘴唇肥厚、上唇卷曲外翻、下颌骨发育不足、腭盖高拱、上前牙前突、上牙弓狭窄。结论:口呼吸习惯严重影响儿童面部发育,多数患者呈现凸面畸形,下颌后缩,面中份发育不足,恒牙期错颌畸形多为安氏二类一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