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东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孢粉分布规律

来源 :2006年粤港珠江口地区地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a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江口东部香港至大亚湾近岸海域位于南海北部,地处22°05~22°50N,113°30~115°E范围内.本区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约21.8~22.3℃,年平均水温20.0~29.5℃,年均降雨量1500~2100 mm左右,4~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5%,年均相对湿度80%,总蒸发量2262 mm.海水盐度为30%~33.7%.该地区海域海洋水文要素的时空分布主要受南海北部环流及水团的控制,在夏季珠江径流和韩江径流沿岸水的影响加强. 本文在珠江口东部近岸海域共取得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76个,其中在大亚湾的取样53个样,其他样品分别位于大鹏湾和香港周边海域。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川西新场气田沙溪庙组JS12气藏致密碎屑岩储层开展了多参数的综合评价研究,先以岩心分析结果为依据,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利用铸体薄片进行了微裂缝识别,并建立了测井计算裂缝参数的数学模型.后将储层聚类为3类,建立类中心模型,进而对储层进行了聚类分析.最终,将计算的裂缝参数、储层聚类分析1类厚度、储层分类1类厚度、储层孔渗饱参数进行正态化处理,将测试的无阻流量与这些参数建立
本文以赤水地区宝元构造嘉陵江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海相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方法研究.首先,开展了CNL-DEN交会鉴别岩性,通过孔隙度和电阻率测井响应分析划分储层;其次,以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为依据,对裂缝产状与双侧向电阻率差异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进而评价裂缝的有效性;第三,根据双侧向电阻率差异法、电阻率绝对值法以及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交会法综合判别储层的流体性质;最后开展了储层参数计算研究,以岩心分
本文根据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测井数据分布特征,将储层聚类为3类,建立了类中心模型,以此为基础,开展聚类分析;利用聚类分析结果,结合储层参数特征、储层岩性特征以及测井曲线特征,对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研究,将储层分为Ⅰ、Ⅱ、Ⅲ、Ⅳ类;以测试结果为依据,选择典型的含气储层和含水储层样本,建立了气水差异识别图板,对储层含气水性质进行分辨.综合利用储层分类结果、气水识别结果对储层含气性进行评价.
本文在对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数据处理和图像生成的基础上,开展了裂缝的识别和拾取,计算了裂缝孔隙度、裂缝密度、裂缝长度、平均裂缝宽度、裂缝水动力宽度等5个裂缝参数,定量地描述了裂缝的发育状况.又以测井计算的裂缝参数为样本,开展了高分辨率非线性地震反演(ANFIS).获得了高分辨率的裂缝参数剖面,反演的裂缝参数与成像测井裂缝参数吻合较好.
本文通过实例展示了测井新技术在须二段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储层渗透性分析、裂缝识别及有效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客观分析了现代测井新技术在致密碎屑岩储层评价中的适用性,认为成像测井基本解决了裂缝识别及裂缝有效性评价问题,但流体性质的识别技术仍是测井在裂缝性致密碎屑岩储层评价领域的难关.
本文介绍了成像测井解释在川西碎屑岩沉积微相分析、地应力分析、裂缝识别中的运用.对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微相的纵向沉积构造变化规律进行了解剖,在此基础上,对川西须家河组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层理分布统计分析,研究了沉积时古水流方向.利用井眼崩落方向以及诱导裂缝走向特征,开展了地应力研究,结果显示,各井的主压应力方向总体上较为接近,为近东西向.利用裂缝走向与压应力方向间关系开展了裂缝有效性研究,把
本文分析了快速地层中各种波的特征,提出了提取与固井质量有关的波型的方法,建立了快速地层固井质量评价标准.
本文介绍了利用测井技术对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并结合生产实际总结了气层识别的方法,对生产应用将有实际意义.
本文从天然气藏分类因素、高自然伽马砂岩、复杂井身状况和长期浸泡等方面,分析了适宜识别泌阳凹陷各类浅气层的测井方法.根据本地区特点,研制了行之有效的浅天然气层解释新方法:声波时差、补偿密度、中子伽马、补偿中子与邻层比值法,自然电位曲线反重叠补偿中子或声波时差法,时间推移测井法,井温法,声波时差与中子伽马重叠估算产气量等方法.
本文针对该区域储层流体性质与电性特征的规律分析,总结了安棚深层系储层流体识别的方法,为安棚深层系储层流体识别精度的提高提供了方法和依据.通过对安棚深层系油气水层的电性特征分析、建立了油气水层的常规测井识别方法,确定了油气水层测井解释标准,同时研究了利用套后补偿中子测井在识别气层中的影响因素和识别方法.并分析了利用核磁共振测井在安棚深层系储层油气水识别中的作用,为更有效地识别低孔低渗凝析油气藏流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