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规模分布是指某区域(国家、地区等)内城市人口规模的层次分布,研究目的是探讨区域内城市从大到小的序列与其人口规模的关系,揭示区域人口在城市中的分布特征.城市规模分布研究是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基础,理性地分析区域中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特征及其趋向对于准确地预测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合理地确定城镇体系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川渝地区,位于长江流域上游,主要地貌单元为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面积约为56万km2,其开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信息、资金、和物资集散地,也是西部地区人口密度高、城市分布稠密的地带,历来被视为我国的战略后方基地和经济保障区域,其发展对整个西南地区整体经济的进步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从川渝城市群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层面看,各个分区集团间的非均衡差异较大,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此有必要对其城市规模分布进行研究,而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多为局部性质的(四川盆地、成渝地区),尚缺少对整个川渝地区城市体系整体的规模分布与演变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通过对川渝地区历年城市人口的统计分析,探讨整个川渝地区的城市规模级别的演变,并采用城市首位指数、捷夫指数、城市基尼指数等指标对1991年以来的川渝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化及其空间特征进行探讨,以期为合理预测城市规模、明确城市体系所处阶段、优化城市空间分布提供依据。根据对川渝地区称城市数量的分级统计分析,1991年以来,川渝地区的城市数量并无明显变化,地区城市规模级别的演变呈现出阶段性、层级递进式演变特征。从1991年以后,川渝地区城市首位指数远小于理论值,地区城市体系发展缺乏明显的龙头城市,成渝双核仍然是区域城市体系发展的总体趋势;地区城市发展不符合位序一规模法则,低位城市发育,首位城市仍有一定的人口提升空间;地区人口基尼系数较大但呈下降趋势,人口集中化程度有所缓和,经济基尼系数波动上升,不利于区域整体的长期快速发展。川渝地区城市体系的发展呈现出空间极化、群带集聚和区域差异特征。川渝地区成都、重庆两市的发展明显快与川渝地区其他城市,空间极化作用明显;川渝地区的城市分别以成都一绵阳、南充一遂宁、攀枝花一西昌、重庆为中心构成城市规模成长的四大群带,即成都平原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和川江城市带;核心城市人口规模的发展速度差异、城市群带间的规模与发展速度差异、四川盆地与边缘地区的不平衡性差异是川渝地区区域差异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