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及其空间特征

来源 :第七届四川省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ongji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规模分布是指某区域(国家、地区等)内城市人口规模的层次分布,研究目的是探讨区域内城市从大到小的序列与其人口规模的关系,揭示区域人口在城市中的分布特征.城市规模分布研究是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基础,理性地分析区域中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特征及其趋向对于准确地预测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合理地确定城镇体系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川渝地区,位于长江流域上游,主要地貌单元为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面积约为56万km2,其开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信息、资金、和物资集散地,也是西部地区人口密度高、城市分布稠密的地带,历来被视为我国的战略后方基地和经济保障区域,其发展对整个西南地区整体经济的进步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从川渝城市群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层面看,各个分区集团间的非均衡差异较大,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此有必要对其城市规模分布进行研究,而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多为局部性质的(四川盆地、成渝地区),尚缺少对整个川渝地区城市体系整体的规模分布与演变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通过对川渝地区历年城市人口的统计分析,探讨整个川渝地区的城市规模级别的演变,并采用城市首位指数、捷夫指数、城市基尼指数等指标对1991年以来的川渝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化及其空间特征进行探讨,以期为合理预测城市规模、明确城市体系所处阶段、优化城市空间分布提供依据。根据对川渝地区称城市数量的分级统计分析,1991年以来,川渝地区的城市数量并无明显变化,地区城市规模级别的演变呈现出阶段性、层级递进式演变特征。从1991年以后,川渝地区城市首位指数远小于理论值,地区城市体系发展缺乏明显的龙头城市,成渝双核仍然是区域城市体系发展的总体趋势;地区城市发展不符合位序一规模法则,低位城市发育,首位城市仍有一定的人口提升空间;地区人口基尼系数较大但呈下降趋势,人口集中化程度有所缓和,经济基尼系数波动上升,不利于区域整体的长期快速发展。川渝地区城市体系的发展呈现出空间极化、群带集聚和区域差异特征。川渝地区成都、重庆两市的发展明显快与川渝地区其他城市,空间极化作用明显;川渝地区的城市分别以成都一绵阳、南充一遂宁、攀枝花一西昌、重庆为中心构成城市规模成长的四大群带,即成都平原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和川江城市带;核心城市人口规模的发展速度差异、城市群带间的规模与发展速度差异、四川盆地与边缘地区的不平衡性差异是川渝地区区域差异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
其他文献
  通过种稻、水生蔬菜与养鳖、鱼结合,使用诱光灯诱杀飞蛾喂鳖、预防植物病虫害,施复合有益菌净化水质、抑制病菌,生产绿色、有机中华鳖、大米以及水生蔬菜等高档、稀缺农产品
会议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餐厨垃圾产生不断攀升,餐饮等行业年总量预计高达6 000万t以上,家庭厨余垃圾量甚至更多。由于处理技术和设施落后以及,处理量严重不足
  本文立足创新驱动背景下,聚焦四川省青年科技人才群体,运用量表测量、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式对四川省内211名青年科技人才的人口学基本信息、创新能力现状、科研成果与
  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资源集约利用与城乡协调发展。本文对四川省城镇化发展和财政支出状况进行了动态和比较分析,以揭示财政支出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促进财政创新驱
  人类经济发展经历了靠劳动、土地等要素驱动的农业经济时代,依赖于资本和资本的工业经济时代,目前正步入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既是经济发展阶段提升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