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简称CAG)的发生多与饮食、情志、湿邪有关.CAG以脾胃气虚为本,湿气干胃为标,在扶正祛邪的基础上,确立了健脾化湿,理气和胃,活血祛瘀三位一体治疗方式,采用柴平汤加减,疗效确切.导师运用30余年来的经验,从脾胃气机论治,注重健脾、和胃、疏肝、化瘀.其辨治经验包括健脾化湿,养阴益胃,固本之法;调和肝胃,理气通降,通用之法;活血通络
【机 构】
:
山西中医学院 山西太原030024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八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简称CAG)的发生多与饮食、情志、湿邪有关.CAG以脾胃气虚为本,湿气干胃为标,在扶正祛邪的基础上,确立了健脾化湿,理气和胃,活血祛瘀三位一体治疗方式,采用柴平汤加减,疗效确切.导师运用30余年来的经验,从脾胃气机论治,注重健脾、和胃、疏肝、化瘀.其辨治经验包括健脾化湿,养阴益胃,固本之法;调和肝胃,理气通降,通用之法;活血通络,祛瘀生新,变通之法;病证结合,相得益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直径小于2cm的鹿角形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36例直径小于2cm鹿角形结石患者,预置双J管2周后,均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术后1月行腹部平片复查,若必要则再次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无输尿管石街、尿脓毒症、肾功能不全、重要脏器损伤等重大并发症.1次治疗后结石清除率为55.55%,16例残石患者中4例再次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结石完全清除.患者术前
目的 通过水浸束缚法复制急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观察白芨多糖低剂量(15 mg/kg)、中剂量(30mg/kg)、高剂量(60mg/kg)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从而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白芨多糖治疗溃疡病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本实验选择健康wistar成年雄性大鼠,采用水浸束缚方法复制大鼠实验性急性胃溃疡动物模型,测定溃疡指数(UI)并计算溃疡抑制百分率,观察白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疑难病,现代医学以为胃黏膜的萎缩性病变难以逆转,而祖国医学治疗可使本病明显改善,甚至能逆转其进展。本文主要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证型、中药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归纳了近年来中医药疗法在治疗本病上理论及实践成果。中医药在治疗CAG上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重视整体治疗,辨证论治,扶正祛邪,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延缓萎缩发展,甚或逆转萎缩。虽然如此,但目前研究尚存在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胃痞"、"嘈杂"等范畴,约占慢性胃炎的10%-30%。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亲临教诲,感受颇深,今总结剖析谢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的临床思路及遣方用药特点,以飨同道。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治疗上应重在调理肝脾,且还应着眼于"脏腑"、"气血"、"阴阳"三大方面。故临证时应按照病因的不同,辨证论治,治疗需及时得当。谢师在临证中四诊合参,辨病与辩证相结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脾胃科常见的疑难病之一,西医对其治疗尚令人无满意方法,而中医辨证治疗有明显的优势,笔者通过对有关CAG文献的总结,从胃镜像、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CAG证型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医临床提供参考。
目的:总结杨发周老师应用柴胡香苏散治疗胃脘痛临床经验,通过对其遣方用药规律及临床疗效观察,深入领会和继承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方法:1.采用跟师学习、侍诊、抄方等方法,收集资料,记录随诊心得.在此基础上,向老师请教、互相讨论、精读中医经典,以提高自身中医理论功底,同时通过临床实践,将所学运用于临床;2.参考相关文献,了解中医对胃脘痛(慢性胃炎)这一疾病的认识;3.学习现代西医学对慢性胃炎的共识意见
作为消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肿瘤,胃癌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对其防治意义重大。胃癌前病变(PLGC)作为胃癌的一个过渡期,如何有效的控制或逆转这个过渡期是胃癌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题组通过临床及前期研究,认为"脾虚血瘀"是贯穿PLGC发病过程中的关键病机,并用健脾活血方胃安散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故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研究论证"脾虚血瘀"是PLGC的关键病机。
胃痞,又称胃胀,心下痞,指心下胃脘痞塞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常与胃痛兼见。多见于西医学的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及胃的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本病较常见,谭银章教授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针对本病,自拟香砂枳苏散,每可应手取效。基本方药(广木香12g,砂仁(另包,后下)8g,炒枳壳12g,苏叶12g,佛手15g,炒莱菔子25g)。本方特点在于以理气为主,寓攻于补,临床上不论虚实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部黏膜变薄并萎缩,黏膜肌层逐渐增厚,黏膜上的腺体显著减少,多同时伴有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早在1978年WHO将其列为胃癌癌前病变,西医治疗CAG主要是抗Hp感染,保护胃黏膜,抑制胆汁返流,和改善胃动力等等,都不能完全解除其症状和根治本病.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CAG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目的:分析调胃健脾丸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成分及药理机理。方法:检索调胃健脾丸中各药物药理作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结果:调胃健脾丸中大黄、黄芪、金银花、川芎、蒲公英、甘草有一定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及中药抗幽门螺杆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方相关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调胃健脾丸对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与葵花胃康灵及雷尼替丁接近,对胃酸的总酸及游离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显著降低作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