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明确肌肉在骨形成和修复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新疗法,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质量以及减少老龄化骨折的发生率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检索CNKI、维普、万方中文数据库和PubMed、Medline西文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分析。结果:骨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许多类型的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和生长因子。骨折愈合涉及时间和空间调控的生物进程,涉及损伤部位招募干细胞、组织特异性的分化、血管生成和重塑。鉴于肌肉邻近于骨骼,含有丰富的血管,因此,肌肉是骨愈合潜在细胞、信号的重要来源。文献证明肌肉所分泌的内分泌因子(被称作肌激酶),包括氯化筒箭毒碱,白血病抑制因子(LIF),IL-6,IL-7,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等诸多因子,其中IGF-1和FGF-2,可能直接影响邻近或远端的骨骼,或者通过作用于其他组织来间接影响骨;而骨甘氨酸(OGN)——肌肉组织分泌的一种肌源性骨合成代谢因子,可能通过抑制未成熟的成骨细胞的成骨分化,提高成骨细胞高分化阶段的表型和矿化,发挥影响骨骼合成代谢的重要作用。OGN的过表达,又可拮抗BMP-2诱导肌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肌源性干细胞对骨折伴有严重骨膜损伤的愈合发挥着重要作用。肌源性干细胞具有成软骨分化和成骨分化的作用,并在Wnt、Notch、β—Catenin和BMP等与骨形成相同的信号通路机制调节,直接参与骨折愈合。肌肉减少症是老龄化的严重后果,生物力学研究显示肌肉减少与骨量丢失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失用或失重的状态下(长期卧床或太空飞行),都会造成肌肉组织-骨质的大量丢失。肌肉组织萎缩或丢失,可导致骨质的流失,而增加骨折的风险;骨质的丢失,也会导致肌肉萎缩。同时,肌肉的应力又可改善骨折局部的血运、促进断端的矿物质和钙盐等沉积、引起电位变化等,从而多方面地促进骨折的愈合。结论:文献证实了肌肉微环境,包括肌源性干细胞、微循环、生物力学、信号转导通路机制等方面,对于骨折愈合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