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方法在夏季时防治冬季容易加重或复发的呼吸系统常见肺系疾病的机理.方法:通过比较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冬病夏治及穴位敷贴的认识,结合敷贴时对时间、穴位和药物的选择,共同探讨其治病的机理.结果: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可以减轻肺系疾病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肺系疾病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预防急性发作.
【机 构】
:
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北京101400)
【出 处】
:
2017第四届全国中医冬病夏治(泰山)高峰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方法在夏季时防治冬季容易加重或复发的呼吸系统常见肺系疾病的机理.方法:通过比较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冬病夏治及穴位敷贴的认识,结合敷贴时对时间、穴位和药物的选择,共同探讨其治病的机理.结果: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可以减轻肺系疾病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肺系疾病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预防急性发作.
其他文献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容易在冬天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以达到减缓发作乃至控制的一项诊疗技术.其理论观点源于《素问四气调神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一理论渊源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众多中医古籍如《五十二病方》、《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疗法,根据"天人合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理论,针对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这样的有利时机进行辨证施治,扶正培本治疗,从而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加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治疗、调养和预防冬季发病的目的.而这正是祖国医学两千多年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医学思想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疗法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3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三伏天给予穴位贴敷、穴位拔罐,每隔二天贴一次,而且每个伏天的头一天为必贴日;每隔一天拔罐一次,连续3年.观察治疗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程度、频度;进行评分.结果:322例患者中临床控制98例,显效66例,有效96例,无效62例,总有效率80.7%.慢阻肺发作程度和频度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明显显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而中医食疗在冬病夏治的开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联系患者家庭和医院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贯穿冬病夏治项目的全过程,与其他治疗方法相辅相成.现将冬病夏治饮食疗法在疾病防治的应用论述如下.
尘肺病是一种古老而又危害严重的职业性疾病.尘肺病在中国仍是目前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截至2008年底,全国尘肺病累积发生638324例,其中矽肺和煤工尘肺占85%.尘肺病的防治工作仍是中国政府和职业卫生工作者的重点.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中医辨病为"肺痿病",临床多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为中医肺系疾病中的疑难症.尘肺病患者大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治病方法,与内治法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依据古代"天人相应"理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以及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选取病体相应腧穴,在夏季采用温热药物贴敷,以扶助人体阳气,提高免疫力来治疗慢性肺病.
根据《黄帝内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采取中药热敷、艾灸、针灸等方法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黄帝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治病必求其本......,"提示治病必求阴阳平衡.因而冬病夏治的"扶阳"理论被董瑞院长发扬运用.
董瑞、中医主任医师、国家"十二五"肺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中医复合型人才、国医大师肺系病泰斗晁恩祥高徒.从事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在运用"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肺纤维化(肺痿病)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从中受益的肺纤维化患者近万人.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冬季阳气不足,阴气内生.且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夏季毛孔开泄,易伤津耗气,造成阳气不足,夏季气候潮湿,再加上常吃生冷食物,造成脾虚湿滞,使冬季发病有了病理基础,而三伏天,气温较高,阳气内盛,经络通达,气血充沛.利用夏季这一优势可治疗一些寒性疾病,以达到祛风散寒,激发机体阳气,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之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发病率较高,全球患病率约为4%-20%,是第4位死因,中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8.2%,年死亡率高达128万,那么及早防治、控制病情进展十分重要.慢阻肺属中医"肺胀病"范畴,初期多由外感引发咳嗽,此后每遇外感六淫之邪、饮食不当、劳倦过度及情志不调等均可诱发,这些诱因多互相关联.本病多在秋冬季复发,夏季缓解,随着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