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十五"期间西安基准地震台架设了TJ-Ⅱ型钻孔体应变仪及相应的水位、气压、温度等辅助观测系统.自使用观测以来,均能记录到清晰的固体潮.现对西安基准地震台TJ-Ⅱ型钻孔体应变仪运行状况、观测质量、观测资料的基本变化特征和各种干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机 构】
:
陕西省地震局, 陕西 西安 710068
【出 处】
:
中国地震学会2015中国地震预报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五"期间西安基准地震台架设了TJ-Ⅱ型钻孔体应变仪及相应的水位、气压、温度等辅助观测系统.自使用观测以来,均能记录到清晰的固体潮.现对西安基准地震台TJ-Ⅱ型钻孔体应变仪运行状况、观测质量、观测资料的基本变化特征和各种干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其他文献
利用天气学和动力诊断相结合方法,对2014年11月30日-12月2日发生在山西的大范围寒潮天气过程,从高空环流特征、中低层锋区、地面冷空气的引导气流、移动路径及物理量场因子的变化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影响山西的冷空气、大风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揭示了山西区域性寒潮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强寒潮来临前除环流形势和地面冷高压有显著特征外,物理量场变化也有规律可循,从中找出预报着眼点,提高预报能力,对减轻灾害
为了进一步对春播期间出现的第一场好雨做出准确预报,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5年4月1~2日大同第一场春雨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揭示出此次过程发生在东亚两槽一脊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低槽、切变线是其主要影响系统,分析了产生降雨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云图特征及雷达回波特征等,具备了大同春播期好雨产生的有利条件,加深了对此次春雨发生机制的认识。
大到暴雨是在有利的环境背景下各种中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强度和落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特大暴雨往往是在特定的地形下产生的。大到暴雨与地形有密切的关系,夏季各地大到暴雨日频数分布受到地形的影响,由于地形差异造成下垫面加热不均匀产生的局地环流有时和大尺度盛行环流相互作用形成切变线。地形的抬升促进了云和降水的发展,也改变了地面降水特征。对暴雨成因的研究,有利于合理规划布设雨量站网;有利于水利
受全球变化的影响,山西的气候又呈现了新的变化和特点.基于山西38个测站最新气候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均值分布和EOF等方法,研究了山西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年平均降水量为494.9mm,较已有的研究有所增加;年平均降水量介于382.8-637.2mm,其变化呈下降趋势,与全国降水的变化趋势一致,但下降幅度为12.6mm/10a,显著高于全国水平.(2)春夏秋冬平均降水量分别为7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市今年春季(3-5月)全市气温明显偏暖,降水量明显偏少,春季重要天气过程:4月份,≥10mm降水大部分地区出现在4月1~2日,5月份≥10mm降水大部分地区出现在5月1日;终霜冻:保德、忻府区、定襄、原平出现在4月16-17日,其余出现在5月11-12日.本文通过对忻州市2015年春季(3-5月)的气候与多年平均气候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015年3-5月,总的气候特点是平均气
利用山西省晋城市44年(1970-2013)逐年5县市降水资料,基于Z指数、降水距平、湿度指数等旱涝指标对晋城市旱涝进行时空规律分析和等级评定。结果表明:晋城市是个旱涝间发的地区,20%是非正常年份,干旱平均隔2年发生一次;晋城市发生大旱和大涝几率相当,而各县区普遍易发生年中短旱;20世纪七十年代属于偏旱,八十年代以涝居多,九十年代偏旱,21世纪初偏涝;旱涝发生的频率有上升趋势;晋城市发生连旱时间
阳城县地处北纬35.12-35.41东经112.01-112.38之间,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全国四大优质蚕茧基地之一.2013年,全县有桑园7333hm2,在遭遇春季冻害、夏秋季连续高温的情况下,年养蚕7.6万张,产茧3655t,产值约1.49亿元,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低温冻害、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出现,蚕桑生产布局和养殖技术仍按传统操作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05年3月9日-11日忻州市大范围的强降温和大风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横槽转竖并东移后,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下,是产生强降温天气的必要条件;高空横槽、地面冷锋和蒙古冷高压是寒潮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
为了进一步认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寿阳县气温和降水响应及变化趋势,合理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采用线性趋势、距平分析、5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0年寿阳县气温、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寿阳县1961-2010年气温的年际变化以年平均气温、春季、秋季平均气温升温最明显,冬季平均气温升温幅度最大和较早突变为特征;降水的年际
张家口-渤海(张渤)地震带地震活动较活跃(马文涛等,2004),是首都圈内重要的地震监测区.利用卫星高光谱数据分析了张渤地震带CO和CH4总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沿张渤地震带自西向东按经纬度分为16个区域;因为AIRS空间分辨率为1°×1°,所以16个区域即为16个像元.分别提取2011-2014年期间这些像元CO和CH4总量数据,分析不同经纬度的CO和CH4时空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