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加工用电子加速器装置工程化与规范化探讨

来源 :2009年全国辐射交联线缆及加速器装置发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辐射加工产业的基础和核心设备电子辐照加速器装置,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从当初的单台“手工作坊”发展成现代化专业生产厂,生产系列产品。不断扩大的市场和企业需求,把加速器装置技术从一个新台阶推向另一个新台阶。当前辐射加工产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更注意发展实体经济,向大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市场和企业向电子辐照加速器装置提出的工程化和规范化要求,无疑是给加速器制造业提出的新挑战,这也是辐射加工专委会近二、三年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2007年11月辐射加工专委会组织相关单位启动、目前已完成送审稿的国家标准《辐射加工用电子加速器工程通用规范》,为电子辐照加速器装置制造业迎接新的挑战做好了标准准备。本文就加速器的工程化和规范化问题谈几点看法。
其他文献
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方法,从地下水生物除锰滤池中分离、纯化出一种细菌,经LBB 法检测其具有Mn(II)氧化能力,利用Sherlock细菌鉴定系统初步确定其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对红球菌Rhodococcussp-1菌株的Mn(II)生物去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hodococcus sp-1菌株在接种20h左右达到生长稳定期,Mn(II)的去除量趋于稳定,可达到12m
本课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X对单根过滤组件过滤器和三根过滤组件过滤器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了过滤器内流场中速度和压力的分布,同时通过对单根组件和三根组件过滤器的比较,得出增加过滤组件数目可以提高整个过滤器内的速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过滤出水量。
本课题以CFX软件为平台,对不同高度袋式过滤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不同高度过滤器内速度和压力的分布,同时通过对过滤器内流场的分析比较,得出了本课题所研究袋式过滤器的适宜结构。
降雨径流水质监测取样系统由室外取水瓶、输水管路、室内集水瓶、空气缓冲瓶、真空泵、取样台及控制面板等几部分组成,降雨时只需开启真空泵,在室内取样台前开关阀门即可完成所有取样点的雨水取样。该系统取样准确、及时、可靠,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便,经2002-2004 三年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可供其它基层科研单位参考、借鉴。
从维生素B1生产厂污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得到4株能以嘧啶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的菌株,初步考查了他们的表观特点,并对降解嘧啶的能力和降解动力学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的生长均符合S型生长模型;7日内,这四种细菌对初始浓度为50mg/L的嘧啶的降解效能分别为:34.47mg/L,27.09mg/L,38.52mg/L,9.79mg/L.
泥炭中富含有机质与腐植酸,其中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对金属离子有较强的吸附性能。本试验对泥炭吸附重金属废水中Cu2+,Pb2+两种离子的吸附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吸附条件为:当重金属离子浓度为30mg/L时,泥炭投加量分别为7g/L和5g/L,最佳吸附pH值分别为5和8,吸附时间均为30min,二者的吸附曲线均符合Freundlich附等温曲线类型,且离子浓度越高,吸附量越大,但除金属率越低。
基于缺氧/好氧(A/O)工艺与泳动床工艺技术的联合,开发出A/O泳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O泳动床系统表现出高效去除COD、NH4 +-N和TN以及较好的抗负荷冲击能力。在HRT=12.5h,回流比为300%,进水COD、NH4+-N平均浓度为343.4 mg·L-1、94.1mg·L-1 时,COD和NH4 +-N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6%,86.8%;COD的容积负荷与去除负荷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在城市雨水利用工程中,需要弄清小区蓄水构筑物入口的水质变化过程和一场降雨全部蓄水的水质状况。由北京工业大学近几年的雨水水质观测资料发现,玻璃屋面、铺砌屋面、沥青屋面、绿地、住宅小区等不同下垫面的实测水质与校门口(汇流出口)即蓄水构筑物入口的实测水质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以水质平衡理论为基础,可建立以各种下垫面不同单元分块污染物浓度和流量为考虑因素的水质模型。模型中,考虑在汇流过程中,各种污染物的
论文以铜绿微囊藻为供试藻种进行实验室培养试验,探讨蓝藻水华发生过程,在控制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和氮磷营养物质含量条件下,重点研究不同接种量对蓝藻水华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藻生长经过延滞期,对数期到稳定期直至衰退期,持续时间很长,符合野外湖库水华的特征;不同接种量对于水华产生影响不大,接种量越小暴发水华的时间相对越短。水华发生机制复杂,充分利用冬季光照强度弱、温度低以及控制碳的供给是防止水华暴发的较好
都市部においては,雨水貯留施設のための十分な用地を確保することは困難であり,狭隘なヤードで,十分な雨水貯留機能を保持した施設をシステムとして合理的に構築?運営する手法が求められている。そこで,掘削作業の無人化を実現したニューマチックケーソンによる地下貯留施設の設計·施工手法等に関する技術的事項について検討を行っ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