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幔过渡带的含水量对了解地球内部动力学和地球的演化等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一直以来都有争议.第一性原理计算能提供地幔温压下的橄榄石和过渡带含水矿物的弹性数据,对约束地幔过渡带含水量极其关键.本研究中,我们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含水瓦茨利石在高温高压弹性性质,并估计了含水对瓦茨利石的密度和波速的降低效应。我们的计算结果与目前已有的实验数据非常符合。
【机 构】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合肥230026 布里斯托大学地球科学
【出 处】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幔过渡带的含水量对了解地球内部动力学和地球的演化等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一直以来都有争议.第一性原理计算能提供地幔温压下的橄榄石和过渡带含水矿物的弹性数据,对约束地幔过渡带含水量极其关键.本研究中,我们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含水瓦茨利石在高温高压弹性性质,并估计了含水对瓦茨利石的密度和波速的降低效应。我们的计算结果与目前已有的实验数据非常符合。
其他文献
借助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的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高温高压设备和Solartron-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在1.0~3.0GPa、873~1173K和3种固态氧缓冲剂(Cu+CuO,Ni+NiO和Mo+MoO2)控制氧分压条件下,原位测量了采自大别-秦岭超高压变质带地区的干的天然榴辉岩电导率.
五龙聚斑状闪长玢岩发育极为独特的聚斑状结构(glomerocryst),斜长石斑晶多聚集成花状,因此又名"洛阳牡丹石".因其极为罕见且产量有限,目前已成为一种颇具收藏价值的观赏性宝石资源.从专业岩石学角度看,五龙聚斑状闪长玢岩属于一种岩浆成因的中性岩石,呈小规模脉状侵位于华北南缘的太古代片麻岩中.本工作从矿物学、岩石学、地质年代学及地球化学角度对其进行了细致研究。
CO2的捕获与封存(CCS)需要精确掌握CO2-H2O-盐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天然气、煤层气、海底和冻土带中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采、运输、加工、防腐和利用,以及烟道气中SO2、H2S、NxOy(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分离、利用或无害化处理等许多过程的开发、模拟、设计和控制也需要精确地掌握H2O、CO2、CH4、SO2、H2S、NxOy等组分及其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许多情况下,CO
伴随俯冲板片下沉,海洋中的水被含水矿物带入地球内部.但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大部分的含水矿物在300千米深度以上就发生分解,释放出的水则进入地幔楔.值得注意的是,高压研究发现天然硬水铝石和相Ⅱ[(Al3Si2O7(OH)]均可与洋壳中的SiO2发生反应,先后生成含水黄玉和相Egg[AlSiO3(OH)].本项研究以天然硬水铝石为起始物质,利用金刚石对顶砧结合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和激光加热,在20 -
俯冲板块上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矿物,其对全球碳循环有着极重要的影响.然而对此过程了解甚少.于达里湖橄榄岩包体中发现大量碳酸岩质熔体囊,直接证实了沉积碳酸盐岩可通过板块俯冲进入地幔.再循环沉积碳酸盐岩在上升阶段发生了大量的脱气反应,而且对地慢中一些轻碳组分的成因具有一定的意义。
下地幔D"层是一个具有强烈地震各项异性的区域.在D"层里,剪切波速和体波速间具有反相关性,地震波速不连续.此外,D"层在横向厚度上起伏巨大,厚度变化在0~300km之间.在地震学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D"层的这一特征被认为主要是由于下地幔矿物布里奇曼石在D"层深度条件下发生矿物相变,成为后钙钛矿所导致.而在此基础上,下地慢含水性的提出,对下地慢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矿物相变,下地慢圈层交换等带来
中国华南地区已经探明的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中,大部分矿田基底地层或者岩体外围中都分布了高铀含量的前寒武纪地层,江西省相山铀铅锌多金属矿田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江南造山带东南缘,是中国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其基底为一套前寒武纪变质岩,经历过多期次的变质作用叠加改造而成,自元古宙以来一直是一处地热异常区域.
橄榄石及其高压相(瓦兹利石、林伍德石)是上地幔及转换带的主要组成矿物,地震学研究表明橄榄石、瓦兹利石、林伍德石的一系列相变与地幔转换带中地震波不连续面的形成密切相关,即在转换带410km附近橄榄石相变为瓦兹利石,在520km附近瓦兹利石相变为林伍德石,而林伍德石在660km附近分解为钙钛矿(MgSiO3)和铁方镁石.通过对上地慢含水矿物的理论地球化学研究,有助于提高对地慢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认
近年来研究表明,存在于俯冲板片沉积层和大洋岩石圈的方解石(CaCO3)、菱镁矿(MgCO3)和白云石(MgCa(CO3)2)在高温高压下均会经历一系列的结构相变,所产生的高压相可稳定存在于地幔相应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地慢是一个多相共存的复杂体系,而之前的高温高压实验和理论计算大多局限在单一碳酸盐相。因此,在地慢相应的多相体系研究碳酸盐矿物的结构稳定性,对我们理解碳在地球深内部输运和循环过程至关重要
地幔中水的存在(可溶性H2O或者OH)可以极大的影响地幔的化学性质以及物理形态(Hirth and Kohlstedt,1996;Sobolev and Chaussidon,1996;Thompson,1992),因此研究地幔水对于认识岩浆的产生、演化和喷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板块构造导致了俯冲带区域地慢水含量的富集,因此地慢中水的来源普遍认为与俯冲作用有关。在俯冲过程中,俯冲板块带入的洋底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