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FBP、HIR、MIR三种后处理方式对头颈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45例患者行头颈CTA检查后采用FBP、中级别HIR、高级别HIR、低级别MIR、高级别MIR五种不同方式重建,方差分析(ANOVA)和重复测量试验比较Willis环、颈动脉分叉的图像噪声、血管对比度、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Friedman检验比较颈内动脉、椎动脉左右支的自动血管分析(AVA)血管完整性、狭窄程度及Willis环、颈动脉、主动脉弓的主观图像质量。结果:MIR两级重建方式在显示Willis环及颈动脉分叉的血管对比方面具有显著性优势(P<0.001),图像噪声显著较低(除低级别MIR与高级别HIR无显著性差异外(P=1.000>0.05),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SNR、CNR均显著较高(P<0.001);AVA显示颈动脉左右支的完整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高级别MIR、低级别MIR、高级别HIR、中级别HIR、FBP(P<0.001),椎动脉左右支完整性(P=0.091>0.05,P=0.979>0.05)、狭窄等级(P=0.665>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IR显著地改善了整体的图像质量,减少了图像噪声,并有助于AVA自动分析,FBP重建方式客观图像质量最差;在图像的主观评价方面,中、高级别HIR有助于显示Willis环及颈动脉分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