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相分离与活化法相结合制备多级孔结构活性碳纤维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ju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相分离与物理活化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出具有多级孔结构的聚丙烯腈(PAN)基活性碳纤维.通过调节湿法纺丝凝固浴,使PAN与溶剂发生相分离,得到具有发达的三维网络大/中孔结构;经过预氧化和碳化后,再经CO2进一步活化,不但得到大量的微孔结构,而且孔径扩大,从而得到了同时具有微孔、中孔和大孔结构的多级孔结构活性碳纤维.
其他文献
制备了聚乙二醇改性的氧化石墨烯(PEG-GO)作为药物载体,并研究了抗癌药物多柔比星(DOX)在药物载体上的负载及释放行为.结果表明,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分析结果,聚乙二醇成功改性氧化石墨烯.另外,从紫外-可见(UV-vis)光谱结果分析,药物载荷可以达到136.30%.从DOX的释放行为可知,需要90小时才能逐渐到达释放平衡.结论可知,PEG-GO是性能优异的药物载体,且有良好的生物相
纳米碳纤维因其优异的性质表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低密度、低机械性能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本文以乙烯一氢气(C2H4/H2)为碳源,无负载型Cu-Ni合金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自制的模具内制备出了长50mm、直径25 mm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块状纳米碳纤维,此块体的密度可达到0.3g/cm3,比表面积最高可达250 m2/g.压缩试验表明,块状纳米碳纤维为弹性体,压缩弹性模量最高达
采用热阴极直流辉光等离子体CVD方法,在氩气/甲烷/氢气混合气氛中制备出纳米晶金刚石膜,研究不同氩气/氢气流量比对纳米金刚石膜沉积的影响.对样品形貌的SEM测试表明,随着氩气与氢气流量比由40/100增加到190/10,膜中金刚石晶粒大小由约600 nm左右减小到约30 nm.金刚石膜Raman谱中金刚石特征峰逐渐降低,石墨G峰逐渐增高,反式聚乙炔特征峰及其伴峰强度加大.等离子体光谱分析表明C,是
在给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下,分析了冶金炉用特型碳化硅砖内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场分布,用ANSYS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特型碳化硅砖内的温度梯度和热应力都较大,砖内管道产生较大的变形,机械应力较小,在某些部位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相互抵消.此结果对冶金用特型碳化硅砖结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笔者通过超级电容器与电池的融合效果,认为蓄电池的性能需要增强了,经研究发现: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三种最常用的电池,在加入活性炭后均有良好的效果。文章最后探讨了超级活性炭的制备与前景。
通过与传统的丙酮回流测试方法相对比,本文发明了一种快速高效的炭纤维表面上浆率测试方法——超声波处理法,然后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比分析了退浆前后炭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及化学结构的变化.
以正硅酸乙酯(TEOS)及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炭纤维表面制备了SiC/Si02涂层,并研究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SiC/Si02涂层的制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驱体的陶瓷产率随着VTES的加入而降低.最适宜的TEOS、VTES/TEOS及VTES溶胶浓度分别为5wt%、3wt%及4wt%时,在惰性气氛下经过1500℃热处理能够在炭纤维表面制备出均匀的
选用炭纤维针刺预制体为增强体,以热解炭、碳化硅(SiC)、硼化锆(ZrB2)与碳化锆(ZrC)陶瓷为基体,采用液相先驱体浸渍裂解(PIP)法制备三组C/C-ZrC(ZrB2)-SiC复合材料:C/C-ZrC-SiC复合材料、C/C-ZrB2-SiC复合材料与C/C-ZrC-ZrB2-SiC复合材料,通过电弧风洞实验考察材料在2200K环境下的抗烧蚀性能,试验表明,C/C-ZrB2-SiC与C/C-
以高温煤沥青为浸渍剂,国产聚丙烯腈(PAN)基炭纤维编织的轴棒法预制体为增强体,采用液相浸渍一炭化以及石墨化相结合的工艺制备了轴棒法炭/炭(C/C)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密度及开孔率进行了测定,采用三点弯曲方法测试了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并借助扫描电镜研究了断口形貌.结果表明,以高压炭化工艺结束的C/C复合材料内部孔隙较少,弯曲强度较大,表现出脆性断裂特征;以热处理工艺结束的C/C复合材
采用间接法将硼引入炭纤维(CF)中,即先将硼引入石墨坩埚中,然后将黏胶基炭纤维放到坩埚中,升温进行石墨化处理,在高温条件下,石墨坩埚中的硼扩散出来,进入纤维中.研究了坩埚中硼含量和热处理温度对炭纤维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碳纤维断面的微观形貌;进一步通过拉曼光谱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气相硼处理的石墨化CF-级拉曼光谱有3个峰(D,G和D’),D峰和G峰的拉曼位移增大,D’峰减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