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因腹壁切口疝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的病例,其中行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29例,开放切口疝补片修补术5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ASA分级、疝形成危险因素、先前手术史、先前手术切口位置、主诉、切口疝类型、手术时间、腹壁缺损大小、网片大小、术后三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将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率的差异。结果:1.一般情况:腹腔镜组:男性10例,女性19例,平均63.73±14.73岁。开放手术组:男性19例,女性39例,平均61.38±12.82岁。两组患者在ASA分级、体重指数(BMI)、复发疝例数、切口疝位置、疝类型均具有可比性(p>0.05);疝形成高危因素中肥胖患者,腹腔镜组13例(44.83%),而开放手术组11例(18.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情况:手术时间:腹腔镜组156.82±43.03min;开放手术组105.73±48.71min,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壁缺损大小:腹腔镜组100.64±76.12 cm~2,开放手术组55.47±55.40 cm~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片大小:腹腔镜组227.65±106.27 cm~2,开放手术组146.10±75.87 cm~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3.术后恢复:术后第一天疼痛:腹腔镜组平均2.18±0.60分,开放手术组平均3.23±0.98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第二天疼痛:腹腔镜组平均1.46±0.52分,开放手术组平均2.63±0.55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第三天疼痛:腹腔镜组平均1.27±0.47分,开放手术组平均2.07±0.5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住院天数:腹腔镜组平均5.50±1.63天,开放手术组平均7.50±5.08天(p<0.05)。并发症:腹腔镜组4例(13.79%),分别为术区持续疼痛1例、血清肿1例、肺部感染2例;开放手术组14例(24.14%),分别为术区感染3例、术区持续疼痛3例、血清肿4例、血肿1例、肺部感染3例。术后复发:随访3~63个月,腹腔镜组1例复发(3.45%),开放手术组5例复发(8.62%)。结论: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它可以从腹腔内在原切口薄弱区添加一个MESH,修复缺损,加强腹壁,避免切开原切口,避免分离腹壁组织,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符合力学原理,是修补腹壁切口疝的理想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