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合洪泽湖临淮站近11年(2000-2010年)水位数据和2010年8月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调查的结果,对洪泽湖湿地植被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洪泽湖湿地植被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支持。方法:用常规分析方法分析洪泽湖近11年的平均水位、极值水位及水位变化特征,野外植被调查则结合样方法和样线法进行,结合不同水位条件下植被分布特征分析洪泽湖湿地植被分布格局。结果:1.洪泽湖2000-2010年间最高水位14.55m(2003年7月11日),最低水位10.66m(2001年7月22日),平均水位12.90m;2.每年6月1日左右(前后相差4天)随着农田灌溉大量用水洪泽湖水位急剧下降,平均下降速率4.23cm/天;2.每年6月和7月,随着汛期降雨和上游来水量的增加,洪泽湖水位呈断续上涨的趋势,根据降雨情况的不同,水位上涨的起止时间及涨幅均有所不同,单次降雨平均导致水位上升1.1m,水位持续上涨时间平均14.67天,水位上升速率8.07cm/天,年平均水位上升2.1m;汛期后水位调控进入控水阶段以维持一个较高的水位以便通航、灌溉等用水,该蓄水过程一直持续到来年春季,造成整个秋冬两季的持续高水位;3.植被野外调查结果表明由于春季低水位的影响,一些耐涝性较好的湿生植被参与了挺水植被层片的构成;莲、水花生等水生植被的分布范围年际变化显著,芦苇等群落长势年际差异显著。结论:水位是影响洪泽湖湿地植被分布格局的关键所在,北温带自然湖泊大多保持冬低夏高的水位变化模式,冬季和春季低水位有利于水生植被生长,夏季高水位抑制植被过量生长,而洪泽湖的水位因人工调控和自然降水的作用形成了显著的冬高春低的格局,这一水位变化模式的改变对水生植被的分布造成显著影响并最终形成目前的植被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