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碎补史载于唐《本草拾遗》,味苦,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活血,止血,续伤之功效,主治肾虚腰痛、脚弱、耳鸣耳聋、牙痛、久泻、跌仆闪挫或金疮、损伤筋骨,为历代常用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骨碎补具有降血脂、降低胺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毒性和促进骨吸收等作用。骨碎补主要活性成分为柚皮苷等二氢黄酮类化合物,还含有甲基丁香酚,B谷甾醇、原儿茶酸、新北美圣草甙、骨碎双氢黄酮甙、环木菠萝甾醇醋酸脂、环水龙骨甾醇醋酸脂、环鸦片甾醇醋酸脂,9,10-环羊毛甾-25-烯醇-3B-醋酸脂,蕨9(11)烯,豆甾醇菜油甾醇等多种化学物质。本文介绍了骨碎补的炮制历史沿革与理论,并对其现代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