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竞技体育的竞争愈来愈激烈,特别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竞争更加残酷。有关专家对近年我国优秀运动队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国家每年平均吸纳新运动员在1922名左右,仅占在训青少年运动员的1.3%,还有98.7%的后备人才被淘汰。被淘汰的后备人才在层次上不能归属于退役运动员,无法享受国家对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待遇,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面临转行或者二次就业等,无法从容的面对和适应社会,其发展成为问题。体育领域内的研究停留于竞技体育人才的地域流动上而缺少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流动研究;体育领域内的研究多聚焦于优秀运动员的社会流动上,如退役运动员的就业与安置问题,而缺少对未成为职业运动员的体育后备人才这一类相对普通群体的职业流动研究。本论文目的在于对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体育职业流动与发展路径作出研究,内部优化扩大竞技体育参与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多元化体育人才培养,从而推动我过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定性研究三种方法相结合。首先通过中国知网(CNKI)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研读;其次选取符合本论文研究主题的不同职业发展的20名人员进行访谈,通过定性研究分析不同职业发展路径。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指经过1-5年的系统专业训练,完成或未完成中专或初高中学业,曾经就读于各级体校、体育运动学校或青少年俱乐部。研究结果:1.体育后备人才的垂直流动:垂直流动指体育参与者或从业者向上或向下流动,这种社会流动结果改变了他们处于社会分层体系中的位置。青少年运动员由于运动成绩提高或教练员选拔从区级体校进入市级体校,从市级体校选拔到职业队或省队,或运动员由于运动成绩下降,从省队退回业余体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在四级训练网络向上或向下的调动属于垂直流动。向上流动是体育人才层层选拔的必然结果,向下流动是体育才人新城代谢的结果,所谓"优胜劣汰"。部分运动员因获得优秀竞技体育成绩,凭借运动等级证书或声誉进入大学的过程也是垂直流动,凭借文凭获得更高一级的社会分层地位。体育后备人才向上流动的速度快、数量大,有利于竞技体育的发展与体育资源的壮大,意味着体育行业资源的增加,将为国家带来更多优秀体育人才;反之体育资源将会减少,不利于体育行业发展。除在体育行业向上流动外,部分学生职业发展与体育无关,在体育行业外向上流动,如学生因在体校文化学习缺失或没有获得运动员等级证书,无法考入本科院校,会选择考入大专院校,所学专业与体育无关,通过转行而向上流动。2.体育后备人才的水平流动:水平流动指体育参与者或从业者不改变社会地位阶层,指改变了群体、组织或地区关系流动。青少年运动员因学校合作关系或竞赛需要的同级借调,地区优秀运动队培养的优秀运动员多于参赛人数限制,向同级其他地区运动队输送,以及职业运动员转会,水平流动更多的是对个人提供更多机会,对国家体育资源的增加或减少影响较小。3.体育后备人才的非自然流动:非自然流动是指体育人才在人才链上不正常的、逆向的流动。如为升学走捷径,运动等级资格作弊;体校学生去普通中学代替参加比赛,不同等级的学生同台竞争;竞赛资格作弊,修改真实年龄使不同年龄层级的运动员同场竞赛。这种极具功利性质的流动虽在体育领域向上流动,但属于非自然流动,这种不健康的流动影响体育行业稳定性。在青少年阶段部分运动员因训练枯燥劳累或外部环境影响,自我调节能力差,厌倦体校训练和生活,选择辍学;部分运动员他们受体育成绩影响,如没有运动等级证书,无法参加体育单招考试,或受文化课程缺失影响,无法通过升学考试的文化分数线。学生走投无路在离开体校后所从事的职业与体育行业无直接关系,在运动生涯发展阶段终止进程,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不成熟,在此后的工作中无法利用,且由于中等教育学历无法获得高的社会分层地位,到不符合其专业的行业工作。非自然流动对体育界极具隐患,需要更好的控制系统保证其良性运行。研究结论: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多方促进,增加体育后备人才向上流动路径,使其多于向下流动。体校在培养后备人才使其在职业道路上向上流动已经较完善,青少年运动员能否向上流动取决于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成绩;无法走职业道路的学生需要在体育行业中向上流动,进入大学获得更高文凭是唯一路径,文化教育不足是制约学生通过升学向上流动的一大重要因素;继续接受教育还是工作,父母态度对青少年运动员发展道路的选择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