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重症患者一级吸氧的舱内护理效果观察

来源 :2017年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a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重症患者在高压氧舱内一级吸氧陪舱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采用国产多人压缩空气加压舱,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31例气管切开的重症患者行高压氧治疗,治疗中全程由护理人员陪护,陪舱护理总数共计279次.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专科操作技术,除按病房做好基础护理、搞好安全操舱和高压氧专科护理外,还应具有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能力. 结果:31例患者中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中断治疗或出现并发症,护理效果满意. 结论:气管切开重症患者的一级吸氧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全程陪舱治疗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患者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了治疗过程中并发症与二次损害,有效地提高了气管切开重症患者的康复率.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手外伤越来越多.本文对掌浅弓及其分支的管径、走形、对称性等数据及已出现的变异类型、解剖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了系统的综述,为手部血管损伤的修复重建,尤其在断掌时寻找浅静脉移植修复掌浅弓及改善血管循环提供了解剖学基础.而对于血管疾病、血栓栓塞等疾病,引起的血管痉挛、组织坏死、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重建上肢缺血血管系统效果更佳.
结石是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导管腔中或腔性器官(如肾脏、输尿管、胆囊或膀胱等)的腔中形成的固体块状物.肾、输尿管结石,又称为上尿路结石,多发生于中壮年,男、女比例为3~9∶1,左右侧发病相似,双侧结石占10 %.肾盂输尿管结石属于泌尿系结石,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居首位[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肾盂输尿管结石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主要症状是绞痛和血尿
在下颌牙口腔手术时常常需要麻醉下牙槽神经,来使下牙失去痛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系将麻药注射于翼下颌间隙内,下牙槽神经沟周围.因此,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麻醉以及熟悉不同麻醉方法所涉及到的组织结构,成为确保患者能够放心配合治疗,减少医患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
外翻是前足常见的畸形之一,轻度(足母)外翻不需手术治疗,而严重的(足母)外翻需手术治疗.(足母)外翻手术是关节内手术,术后第一跖骨功能的恢复影响着术后康复效果,而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足母)外翻(简称"温氏"手术)结合了依据小夹板纸夹垫原理及"筋束骨"理论,基于"裹帘"理念设计采用"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的方法,为(足母)外翻术后康复提供了便利,并且中医的正骨疗法有助于患者恢复第一跖骨功能、减
肺段支气管在系统解剖学中划分非常清晰,而在标本观察的过程中,却不能完全通过肉眼看到肺部内的支气管走形及清晰的分辨出每一个肺段,所以在影像学中利用CT扫描法可以清晰的分辨每一个肺段,但不能观察到实体标本.在形态学标本制作中,肺段铸型的方法主要是分色铸型标本制作,这种方法需要破坏肺支气管,后分段灌注,稍有不慎可能会毁掉整个模型,直接使用自凝树脂溶液进行灌注可以不用担心这样的缺点,但因为肺段支气管的直径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人左上肢标本过程中,发现肱二头肌存在额外头变异,具体报告如下:肱二头肌长,短头的起点均属正常,但在短肌腹内侧出现第三个头,该头起于肱骨中份,距肱骨头78.99 mm,起始部宽35.93 mm,三个头的的肌腹在上臂中部未汇合,分别于上臂前面下行,变异头肌腹与肱二头肌肌腹汇合于肱骨下部,向下移行为肌腱并止于桡骨粗隆.
解剖1 例中年男尸,约65 岁,身长172 cm,尸源为吉林省延吉市,因慢性病长期卧床而导致褥疮和腓肠肌萎缩,外形无畸形及残疾,发现脊柱区右侧菱形肌不对称性变异一例(图1).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及提供解剖学形态依据,现报道如下.
笔者在整理解剖学实验室颅骨标本时,发现一例颅骨存在未闭合的完全额中缝,较为少见;鉴于此类变异对影像学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积累解剖学资料。
了解四川省雅安地区血管源性植物状态(Blood vessels origin Vegatative Stat PVS)现状及发病趋势.全样本实查截止2015年12月30日雅安地区所有血管源性植物状态患者.1、诊断及评估标准:(1)按《中国持续植物状态诊断及疗效评估标准(2011南京标准)》确诊的VS或MCS;(2)确诊脑梗死或脑出血后所致意识障碍;(3)意识障碍时间>30天;排除标准:(1)闭锁综
目的:观察1例神经性皮炎患者经过高压氧治疗后的疗效,探讨高压氧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对2017年5月在我科就诊的1例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结果:高压氧治疗10次症状明显好转.结论:高压氧治疗机制:加速皮肤损伤的修复;抑制机体免疫和变态反应;减轻对皮肤末梢神经和感受器的不良刺激.减轻皮肤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