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及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是骨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血栓形成开始于围手术期,所以部分临床医生倾向于术前使用预防血栓药物。然而术前使用抗凝药物可能增加术中出血并导致输血及相关并发症的增加,所以术后开始使用抗凝药物的方案更为流行。本次实验的目的为明确合适的抗血栓药物使用时间,以减少VET相关疾病的发生以及降低使用抗凝药物引起的出血等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是骨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血栓形成开始于围手术期,所以部分临床医生倾向于术前使用预防血栓药物。然而术前使用抗凝药物可能增加术中出血并导致输血及相关并发症的增加,所以术后开始使用抗凝药物的方案更为流行。本次实验的目的为明确合适的抗血栓药物使用时间,以减少VET相关疾病的发生以及降低使用抗凝药物引起的出血等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接受辅助治疗的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伊马替尼(IM)稳态血浆谷浓度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GIST 专病门诊就诊并接受IM 血药浓度检测的GIST 患者资料。使用线性回归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及COX 回归模型分析IM 血药浓度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的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策略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近4年来17例曾诊断为无脊髓损伤的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7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受伤机制、致伤力分级、辅助检查和临床症状选择治疗方式,其中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15例,观察治疗前后及术后1年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脂肪筋膜瓣联合皮片移植修复手背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脂肪筋膜瓣联合皮片移植修复手背部缺损创面14例。术前进行脂肪筋膜瓣设计,脂肪筋膜瓣切取面积12cm×9cm~8cm×6cm,覆盖创面后在脂肪筋膜瓣表面加皮片移植;对外伤后所致组织缺损进行清创,去除所有无活力组织及污染组织,修整创缘,伴有肌腱断裂应行肌腱吻合;瘢痕挛缩应先切除明显增生的瘢痕组
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术后发生锁骨应力性骨折的原因和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共保守治疗7例锁骨钩钢板并发锁骨应力性骨折的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4.3岁(46岁~57岁).初始疾病均为单侧锁骨远端骨折,Neer Ⅱ 型,采用切开复位技术和AO锁骨远端钩钢板固定.
目的 比较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选择。 方法 医院自2011 年1月~2012年9月掌、指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T"型或直微型钢板固定(钢板置于掌指骨背侧或侧方)(n1=50) 或交叉克氏针固定(n2=32) 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12-14个月。
目的 研究分析颈椎术后不同时间拔除导尿管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颈椎手术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符合NRS评分≤3分、双下肢感觉正常、下肢肌力≥4级的条件下,观察组在患者术后24小时内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在术后下床活动前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性。
目的 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开放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指标,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科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78例,采用微创TLIF治疗40例,开放TLIF治疗38例。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超体重(BMI>28)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的80例超体重骨科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40例,手术后实施骨科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压疮的成因及预防护理、坠积性肺炎的成因及预防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及预防护理、便秘的成因及预防护理、肌肉萎缩的预防护理。观察两组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合并胸部损伤的长骨干骨折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应用损伤控制理论指导救治的37例合并胸部损伤的长骨干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7例患者中,24例合并血胸,13例合并血气胸;10例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27例为长骨干闭合性骨折,10例为长骨干开放性骨折.对合并血胸和血气胸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对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者行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