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地区冬季模式边界层探空效果评估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303237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MM5 对边界层内气象要素的模拟效果,探讨利用中尺度模式与一维雾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东部地区区域雾进行模拟和预报的可行性,本文应用MM5 对2006、2007 年12 月进行逐日模拟,并用模拟区域内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及南京和安庆08、20 时逐日探空资料对模拟的地面及边界层内气象要素进行了客观评估,计算了地面和边界层内不同高度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要素的多种常用统计参数(相关系数 (R)、平均偏差(MB)、平均绝对误差(MAE), 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吻合指数(IA),观测值的标准偏差(SD_O),模拟值的标准偏差(SD_P));并分别讨论了雾发生前和雾中边界层探空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整个模拟区域内MM5 模拟的地面温度和相对湿度均较理想,RMSE 较小,IA 较大,但风速误差较大;整体上模拟的地面温度偏低,湿度偏大,风速的模拟值大于实测值;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的观测与模拟偏差的概率分布均呈近正态分布,峰值中心分别为-1.52℃、4.59%和1.92 m/s,三种要素的模拟效果白天均优于夜间。(2)以南京、安庆两站为例,模拟的08、20 时边界层内探空基本可靠,但20 时的效果比08 时好;模拟效果均随高度上升而变好;且南京站边界层内的温度、相对湿度的模拟效果优于安庆站,但安庆站风的模拟效果优于南京站,上述不同地区模拟效果的差异可能与当地的局地地形条件有关。(3)以南京站为例,雾发生前和发生时温度、湿度模拟效果较平均情况差,风速模拟较其他模拟时段无明显变化,说明本文所用方案不能很好地模拟雾内边界层气象条件。此外,敏感性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模式底层厚度从7—8m 调整到约20 m 会使地面温度模拟效果变差,但MAE 仅偏大0.1℃左右,说明本文模拟方案中地面负的温度偏差不是由近地层高垂直分辨率所致。
其他文献
  我国有98 个辐射观测站,其中长期(最早1957 年)开展总辐射和散射辐射日曝辐量观测的有60 多个站。为了利用这些辐射资料获取我国气溶胶光学特性的长期变化特征,本文发展了一
会议
  本文选取了2006 年12 月24-27 日一次罕见的大范围持续性大雾过程用于研究沪宁高速公路上浓雾的形成、发展和消散的变化特征。利用高速公路上沿线高密度自动气象监测站实
  统计表明,发生在沪宁高速公路上的大雾以辐射雾为最多,以平流雾形成浓雾的可能性最大。 [1]本文利用WRF 模式3.0 版本,优选微物理过程和陆面过程方案,模拟区域中心设在(31.5 0
会议
  水文模拟中产生的误差,是水文不确定的重要来源。对不确定性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提高预报的精度和可靠性。而以定量的、以概率分布的形式描述水文预报不确定性,可以提供更丰富
会议
  采用OTT-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仪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孤立高山观测站(海拔1300米)与平原南京观测站(海拔8米)多年观测到各类典型降水过程的雨滴谱,特别对比了各海拔
会议
身份认证是平台企业安全地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此外,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支柱.从需要进行身份认证的机器到机器通信的物联网(IoT)设备,再到将被用于保护和绕过身份认证系
期刊
  本文使用宣恩县1959—2009年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轻雾日、雾日、最低温度、相对湿度、大于20km能见度日数、降雨量和降雨日数,讨论该地区雾和轻雾的气候特征。结果表
会议
  本文利用南京、杭州和合肥三个台站1951 年~2002 年间能见度和水汽压资料,反演三个城市的0.55μm 气溶胶光学厚度,并据此分析这三个城市的能见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特
会议
  采用液相共沉积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制备了纳米碘化银铜固溶体粉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 射线衍射仪分析和观察了该纳米粉体的晶体结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纳
  利用光学原理监测降水,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的翻斗式雨量计人工维护量大、不能分辨降水类型和对固态降水监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等缺点。本研究基于国内成熟的前向散射能见度仪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