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接种、琼脂扩散试验、电镜观察,从临床病鸡的法氏囊组织分别分离到3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CH03、JG04和QJ04株,对4周龄未免疫鸡的攻毒致死率分别为92%、83%、67%,对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分别为10-6.8/0.2ml、10-5.4/0.2ml、10-4.6/0.2ml;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的IBDVVP2基
【机 构】
: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安徽省兽医工作站,安徽,合肥,230022
【出 处】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暨第六届代表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接种、琼脂扩散试验、电镜观察,从临床病鸡的法氏囊组织分别分离到3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CH03、JG04和QJ04株,对4周龄未免疫鸡的攻毒致死率分别为92%、83%、67%,对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分别为10-6.8/0.2ml、10-5.4/0.2ml、10-4.6/0.2ml;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的IBDVVP2基因高变区(vVP2)及其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序列共有492个核苷酸,编码164个氨基酸.关键位点的氨基酸变化特征:第一亲水区P222A、疏水区的K249Q和S254G、N279D和T284A,与超强毒参考株UK661、HK46、OKYM和CH1-97极为相似,而与致弱株Cu-1)及变异毒株Var-E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3株IBDV分离株均属超强毒株.
其他文献
2005年12月,赤峰市某规模猪场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发生了不明原因的以育肥猪群发病死亡为主的急慢性病例,经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剖检观察、饲料检测、实验室检验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诊该猪场育肥猪群是由于长时间饲喂高铜饲料诱发的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现报道如下.
为探讨微囊化复合型益生菌在小猪日粮中的饲养效果,试验选用90头,体重在11Kg左右的三元杂交猪(杜×(长×大))进行了饲喂试验,试验过程中依据体重、性别比例相近的原则,将小猪分为A、B、C三个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不设重复,B、C组为试验组,各设2个重复,每组18头,公母各半.各组基础日粮相同,营养水平一致,A组饲喂常规玉米-豆粕型日粮不添加微生态制剂,B组在A组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2%的大连
本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板蓝根多糖(IRPS)、牛膝多糖(ABPS)、山药多糖(CYPS)和黄芪多糖(APS)对体外培养的猪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IRPS、ABPS、CYPS和APS均能显著地协同ConA或LPS诱导猪脾淋巴细胞增殖(p<0.05),且IRPS等促进猪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与多糖浓度有关.
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一种能诱导产生IFN-γ的新型细胞因子.参照GenBank发表的猪IL-18cD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集6月龄河南良杂猪的脾脏,分离淋巴细胞后直接提取总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测序,获得了河南良杂猪IL-18基因全序列,其大小为579bp,编码192个氨基酸.与GenBank
白细胞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是一种能够刺激T细胞增殖、调节B细胞、NK细胞和CTL功能的新型细胞因子.参照GenBank发表的猪IL-15cD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集6月龄河南良杂猪的脾脏,获取淋巴细胞后,提取总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测序,获得了河南良杂猪IL-15基因全序列,其大小为489bp,编码162
本文用抗猪附红细胞体的单克隆抗体,对48份疑似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病猪猪血进行免疫荧光检测,并与血涂片镜检及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IFAT检测的阳性率为62.5%,与PCR检测阳性率为64.59%基本相符,比血涂片的瑞氏和姬姆萨染色镜检阳性率高出近30个百分点;而用猪肺炎支原体、猪链球菌和猪巴氏杆菌作的对照结果均呈阴性,这表明本试验建立的用抗猪附红细胞体的单克隆抗体检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IF
本文从确诊为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猪无菌采集血样,经纯化后抽提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跟据已报道的猪附红细胞体16SrRNA基因序列的特点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了421bp的猪附红细胞体片断,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所克隆的基因片断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序列同源生只有74.8%,但经分析仍确认为是猪附红细胞体的16SrRNA的部分序列(该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
本文根据温氏附红细胞体16SrRNA基因序列(Genbank登陆号为AY946266),设计一对种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温氏附红细胞体的PCR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表明,此诊断方法与猪附红细胞体、东方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边缘边虫、弓形虫无交叉反应,能检测温氏附红细胞体最低DNA量为1.78fg.用此PCR方法检测湖北某实验动物场黄牛阳性率为53.8%、湖北某奶牛场奶牛阳性率为
本文应用光镜和电镜对猪附红细胞体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附红细胞体属典型的原核生物,多数为大小不等的球形、卵圆形、杆状等多形态生物体,直径为0.2μm~2.5μm,常在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单个或成团寄生.该病原无细胞壁,由单层界膜包裹着,无明显细胞器和细胞核.附红细胞体通过一些细丝连接到红细胞膜上,使红细胞膜表面出现皱褶、突起、凹陷,导致红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
本文应用RT_PCR技术对2002~2005年间收集于河南省15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9株IBDV的VP2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有30株地方流行株属于IBDV超强毒株,但各毒株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有9个分离株,既不符合超强毒的特征,也不完全符合弱毒株的特征,是基因已经发生变异的弱毒株.同一鸡群再次发病是由同一毒株引起,但基因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上,分离于各地区的IB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