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由于鼻额区域的解剖结构复杂、多变,如何有效重建额窦引流通道从而治愈慢性额窦炎,仍被认为是一种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正确处理额隐窝及额窦病变,以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方法:
总结69例(116侧)鼻内镜下额窦手术,其中额窦息肉及炎症性病变65例,额窦囊肿3例.术前常规行冠状位及矢状位螺旋CT薄层扫描,明确额隐窝和钩突的解剖特点,以及额筛气房的类型.116侧中,发现钩突根部附着于眼眶83侧(71.6%),附着于颅底27侧(23.3%),附着于中鼻甲根部6侧(5.1%);鼻丘气房98侧(84.5%);额气房37侧(31.9%) (其中Ⅰ型25侧(21.6%);Ⅱ型9侧(7.8%);Ⅲ型3侧(2.5%),未见Ⅳ型额气房).筛泡上气房41侧(35.3%);眶上筛房2侧(1.7%);额泡气房9侧(7.8%).术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钩突切除及额窦开放.钩突上端切除要彻底,以尽量扩大视野,钩突切除应避免对周围粘膜的撕扯;钩突附着于眶壁,鼻丘气房不大时,通过额隐窝用弯头器械可以顺利进入额窦,用吸引或者钳夹方式可去除脓性分泌物、囊肿、息肉等常见病变;若钩突附着于颅底、中鼻甲等部位,或者鼻丘气房发育较大时,多不能顺利探及额窦口,可尽量多切除钩突根部,或于中鼻甲附着处前方开放鼻丘气房,通过鼻丘气房进入额隐窝探查额窦口;当额隐窝及额窦内额筛气房发育较好时,应逐一开放,最终达到开放额窦的目的。术中尽量保持术野清洁.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勃液促排剂、鼻腔冲洗等治疗,术后随访注意清理额隐窝及其周围病变组织,保持额窦开口通畅.必要时可以行额窦冲洗.若出现额隐窝粘连,应及早采取分隔措施.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无一例复发,无术后严重并发症.
结论:
功能性鼻内镜下额窦手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额窦病变,术前CT阅片及术中对解剖结构的辨认至关重要,术中尽量保留正常粘膜,术后随访处理都非常重要.
由于鼻额区域的解剖结构复杂、多变,如何有效重建额窦引流通道从而治愈慢性额窦炎,仍被认为是一种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正确处理额隐窝及额窦病变,以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方法:
总结69例(116侧)鼻内镜下额窦手术,其中额窦息肉及炎症性病变65例,额窦囊肿3例.术前常规行冠状位及矢状位螺旋CT薄层扫描,明确额隐窝和钩突的解剖特点,以及额筛气房的类型.116侧中,发现钩突根部附着于眼眶83侧(71.6%),附着于颅底27侧(23.3%),附着于中鼻甲根部6侧(5.1%);鼻丘气房98侧(84.5%);额气房37侧(31.9%) (其中Ⅰ型25侧(21.6%);Ⅱ型9侧(7.8%);Ⅲ型3侧(2.5%),未见Ⅳ型额气房).筛泡上气房41侧(35.3%);眶上筛房2侧(1.7%);额泡气房9侧(7.8%).术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钩突切除及额窦开放.钩突上端切除要彻底,以尽量扩大视野,钩突切除应避免对周围粘膜的撕扯;钩突附着于眶壁,鼻丘气房不大时,通过额隐窝用弯头器械可以顺利进入额窦,用吸引或者钳夹方式可去除脓性分泌物、囊肿、息肉等常见病变;若钩突附着于颅底、中鼻甲等部位,或者鼻丘气房发育较大时,多不能顺利探及额窦口,可尽量多切除钩突根部,或于中鼻甲附着处前方开放鼻丘气房,通过鼻丘气房进入额隐窝探查额窦口;当额隐窝及额窦内额筛气房发育较好时,应逐一开放,最终达到开放额窦的目的。术中尽量保持术野清洁.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勃液促排剂、鼻腔冲洗等治疗,术后随访注意清理额隐窝及其周围病变组织,保持额窦开口通畅.必要时可以行额窦冲洗.若出现额隐窝粘连,应及早采取分隔措施.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无一例复发,无术后严重并发症.
结论:
功能性鼻内镜下额窦手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额窦病变,术前CT阅片及术中对解剖结构的辨认至关重要,术中尽量保留正常粘膜,术后随访处理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