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汉语语法”慕课对学习者动机影响的个案研究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的“汉语热”在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而随着学习者汉语学习的不断深入,语法逐渐成为汉语学习中的拦路虎,汉语学习入门不易,学成更难,如何解决学习者的语法问题,更好地促进汉语学习一直是学界思考的问题。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从远程教育中孕育而生的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迎合了当下国际化教育思潮,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的慕课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得自主学习慕课汉语语法成为可能。目前,有关汉语语法慕课动机研究的成果较少。本研究依据Trembley和Gardner的扩展动机理论,选取了“中级汉语语法”慕课,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问卷调查、访谈、测试五名学习者。研究发现:(1)学习者的语言态度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2)目标显著性与效价越高的学习者有更强的学习动力,表现出更专注而持久学习行为;(3)慕课特征、教师教学方法、网站平台的稳定性、课后作业的反馈、慕课论坛等方面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4)动机较弱的学习者容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而放弃学习;(5)慕课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6)学习者需要被引导使用论坛等交互平台;(7)课后作业反馈的有效性有待提高。本研究发现将有助于慕课教学和慕课平台设计,帮助学习者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研究发现对课程开发者、平台建设者和汉语学习者都有一些启示,但由于其为探索性的个案研究,所得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多年以来传统的刑法理论体系是以犯罪人个体为核心的,被害人仅作为犯罪行为的对象常常被遗忘。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并非只是犯罪行为的被动承受者,而是在与犯罪人积极互
目的利用较大样本住院资料分析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病因构成比、年龄分布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平均年增长速度,探讨该地区维吾尔族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及变化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