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深入,剩余油研究工作由层间逐渐转向层内。明确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准确预测剩余油和实现层内挖潜的基础。以岩心、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对大庆喇嘛甸油田南中西二区SⅢ4-7 砂层组(三角洲沉积)和PⅠ2 砂层组(辫状河沉积)小层进行井点层内剩余油主控因素研究。
【机 构】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
【出 处】
:
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深入,剩余油研究工作由层间逐渐转向层内。明确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准确预测剩余油和实现层内挖潜的基础。以岩心、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对大庆喇嘛甸油田南中西二区SⅢ4-7 砂层组(三角洲沉积)和PⅠ2 砂层组(辫状河沉积)小层进行井点层内剩余油主控因素研究。
其他文献
页岩气的TOC、孔隙度、脆性和裂缝发育特点等是评价页岩气高产富集区和压裂品质区的核心指标,而威远地区内部钻井少,仅靠测井预测这些指标的平面分布难度较大。利用地震资料预测这些指标不但能弥补该区钻井取心少的不足,而且能够评价无井地区页岩甜点区的核心指标。
等时地层格架是油气田开发各项地质研究的基础,基于等时地层格架的构造、沉积及储层特征的研究才具有实际意义。等时地层格架搭建的精细程度决定着油藏描述的精度。以地震同相轴为最小等时地层单元,开展精细等时地层格架搭建方法研究,充分发挥地震资料分辨能力,能够更好地解决储层横向展布及垂向叠置关系的表征、储层沉积演化等油藏描述难题,对油气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河流相储层是我国油气田重要的储层类型,由于河流相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河流相储层的精细化三维地质建模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目前常用的相建模方法,通常采用基于像元或基于目标的方法,对构型单元(沉积相)进行插值;而对构型界面的几何形态、空间展布及组合关系考虑较少。
辫状河储层具有极强的空间非均质性,以中国东北松原市第二松花江现代辫状河沉积为例,利用实地测量、GPS 定位、探地雷达数据校正等手段,对近1800m 露头剖面进行观察、描述和测量,首先构建出岩相、微相和微相组合三个等级体系储层建筑结构单元,进而对各等级体系单元的类型、几何学特征和比例构成进行了定量研究。
针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近岸水下扇的砂砾岩体的成因复杂、非均质性强、砂砾岩体期次叠置复杂等问题,综合应用地震反演、测井识别与岩心描述等手段,以利津地区沙三下—沙四段发育的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为对象进行研究。在精细的地震反演的格架中识别出以退积为主的近岸水下扇,在测井曲线和岩心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扇根、扇中、扇端亚相以及主沟道、辫状河道、径流水道等微相类型。其中发育的非水道供给下形成的舌状复合体
以羊三木油田羊三断块 NgI1 单层为例,以露头和现代沉积为指导,利用密井网资料,采用层次分析的思路,以模式指导、厚度控制、规模约束为原则,结合多种单河道识别标志,参照 Miall 构型划分方案,对研究区目的 层深的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进行精细刻画。共识别出单一辫流带、单砂体和心滩坝内部 3 个层次的构型单元。
四川盆地灯影组四段发育优质的丘滩相岩溶型储层,成为盆内天然气勘探的热点。灯四段有利储层主要与微生物岩和岩溶作用有关,但是关于灯四段的沉积微相类型、层序地层划分、及层序格架内沉积微相发育分布规律研究仍存在争议,制约了区内有利的丘滩相岩溶型储层的分布预测。
随着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的发现,新元古界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成为勘探研究热点。扬子板块保留了相对完整的新元古代地层沉积记录,其中大塘坡组处于南华纪两个冰期地层之间,发育拉张背景下的暗色泥页岩烃源岩。通过对四川盆地周缘南华系大塘坡组露头剖面实地踏勘,总结出大塘坡组烃源岩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样品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研究其烃源岩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大塘坡组烃源岩的油气地质意义。
以四川盆地北部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露头、测井及岩心等资料,探讨了川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并分析了其对储层的影响。研究认为:川北地区在早寒武世龙王庙期位于碳酸盐岩蒸发-局限台地内,主要包括混积潮坪、台内滩及潟湖三种亚相。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为天然气勘探热点层位,储集层主要为白云岩。对该套白云岩前人曾开展过不少工作,然而在涉及白云岩成因的诸多基础问题上还有较大争论。为查明该套白云岩形成条件(成岩环境、白云石化流体来源)、形成时间和孔隙成因,在野外、岩心、薄片观察的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同位素-元素地球化学、Clumped isotope 以及激光原位U-Pb 定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