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新宁远县记》解读

来源 :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演进与传播的影响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pere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宁远县记》碑,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刻石,宁远县儒学教谕江良达撰文.高120厘米,宽75厘米.计29行,满42字,字径1.5厘米.拱首条形,鸳鸯玉质地.碑面四角被打直径约6厘米的大孔(应是流落私家时被制作他物所致),导致部分文字缺如.据说此碑原在甘肃武山县城焦家台即旧县城南城根,后被人私自拉回家,前些年武山县城旧城改造时被发现,武山县博物馆回收,现放置文化局院内.阅读碑文,知碑为记述武山县城改造始末而立,主旨是颂扬县令“邑侯陈公”的功绩。
其他文献
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在淮海地区的民歌和民间说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方剧种.淮安运河博物馆藏淮海戏"富贵衣",对其定级与内涵挖掘可帮助人们初步认识淮海戏的发展史,对研究淮海戏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此,一要对"富贵衣"进行复制,二要做好数字化处理保存,三要着重做好"富贵衣"的研究,这项工作有利于建立起地区的"文化自信",对研究、传承和发展传统戏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面对海量的待修文物,传统文物修复方式方法已难以为继.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文物修复保护,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为文物修复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虚拟现实与文物修复保护相结合体现在修复保护培训、文物修复、超前修复、远程指导等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可具体应用于陶瓷、字画、古迹、非物质文化等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修复保护等方面.随着虚拟现实技术逐渐成熟及其在修复保护方面的成功应用,它在文
江苏淮安陈潘二公祠是明清两代为祭祀明代两位治水名臣陈碹和潘季驯而建立的祠堂.鉴于其重要地位,针对陈潘二公祠遗址的保护,相关政府部门应认识到陈潘二公祠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增强遗址保护的意识;制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从法律上规定并督促相关部门履行对陈潘二公祠的保护责任和义务;正确的处理遗址保护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历史的印记,它的存活和延续可以培育市民的历史感和归属感.当前历史文化街区多存在物质空间衰败,基础设施供应不足,社会空间边缘化等问题.加之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在当今历史街区主张原汁原味的保护大背景下,政府容易陷入境地两难.因此,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过程中,要求坚持自我、坚持原有风貌,厘清产权,改善基础设施,多算文化账,坚持历史街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市政府应协调
作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坛戴王府内有大量极富有文化价值的建筑、雕刻和绘画.特别是戴王府梁枋彩绘画面上的众多人物对探讨太平天国后期政治、军事、文化活动和研究仿古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价值.戴王府彩绘已经出现褪色、残缺、剥落、酥松、水渍及污物覆盖等现象,亟待保护与修复.对戴王府的彩绘修复应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护方法要有可持续性、进行前期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小型试验,且要有详细的记录档案.戴王府彩绘修复包括
镇江地区现存许多珍贵的抗战遗址,它们是重要的历史见证,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镇江区域内抗战遗址保护利用的现有方式主要是建烈士陵园,寄托哀思;建纪念馆,陈列展示;以及发展红色旅游,寓教于游等.然而,保护和利用工作仍存在大量问题,如总体规划缺乏、滞后,能避则让;管理保护机制不完善,成效不尽理想;设施建设缺乏规划设计,整体效果难显现等.可推行以下几种保护利用方法:原样保存,如旧修复,局部整治,列保控
江苏新沂在文物保护、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文物保护和利用能力显著增强,文化遗产效益显著提高,但仍存在消防类、技防类、人(物)防类、其他类四方面问题.对此,针对消防类隐患,可聘请相关工程单位编制整体修复计划;针对技防类隐患,可开展防雷设施建设;针对人(物)防类问题,可完善文物保护相关制度建设,制定合理的行之有效的预防性方案;针对其他类问题,可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大巡查密度,加大民间文化遗产的
对"非遗"的保护传承而言,文物是其他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与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非遗"未来发展的远景和潜力.中国昆曲博物馆有针对性地加强"非遗"文物的抢救征集,积极拓展征集渠道和途径,充实藏品体系;对"非遗"相关的控保文物古迹建筑及馆藏文物采取较稳妥的预防性、保养性、修复性保护等基础性安全保管措施;高度重视"非遗"文物的合理开发利用,积极申报课题;引入高科技手段,密切关注"非遗"文物的数字信息
本文在追溯梳理清以前各个时代欧亚大陆不同民族交往的历史之后,认为丝绸之路上中国北方各民族和中亚甚至欧洲、非洲大陆民族之间的往来已久;回族先民也是该条大动脉上活动的主要民族.回族先民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华大地,从事商业、传教等,为促进中西文化传播与交流、中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隋唐时期的秦州(天水郡)作为拱卫关中地区西部的门户,连接陇右的重要交通要道,隋唐两代都在此设置了军府,屯兵以备战事.由于年代久远,相关文献记载缺失,有关此一时期的军府设置情况却不甚明晰.本文利用历史文献,结合出土文物,考证出隋代3个鹰扬府,唐代8个折冲府,以及他们可能存在的承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