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不同类型学校学生部分危险行为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1背景WHO将"青少年"的年龄范围界定为10~20岁。青少年与成年人相比死亡率很低,是相对健康的一组人群。但是,正由于青少年健康问题不常以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易被忽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与其行为密切相关,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乃至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
其他文献
学生通过写作,不仅能够展示自我个性,而且能够调动自身思维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尽管如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写作却表现出排斥心理——不愿写作、不会写作成为大多数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写作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难以回避的课题。然而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又是长期困扰广大一线教师的难题。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在《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其实早在柏拉图时期,隐性课程就有了记载。此外,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也在20世纪初,于《民主主义
一2008年8月3日,197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去世。为此,我国的报纸杂志发表了不少文章:《俄罗斯座标上的雕像》《俄罗斯为什么会诞生索尔仁尼琴?》《俄罗斯知
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粮食生产主体的生产效率,是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对生产效率理论的产生发展、生产效率的测算方法、粮食生产主体的生产效率、宏观微观方
德国《明镜》周刊2007年第30期(7月23日出版)以《用血书写成的》为题发表了原苏联著名持不同政见者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的访谈记录。索尔仁尼琴谈到他对苏联历史
如何处置索尔仁尼琴?──1974年1月7日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工作记录(摘要)陈文圭译会议由勃列日涅夫同志主持,参加会议的有以下同志:安德罗波夫,格里申,葛罗米柯,基里连科,柯西金,波德戈尔内,波
本文揭示了作家亚·索尔仁尼琴对世界文学经典作家米·肖洛霍夫极其否定的态度的实质。文章证明对《静静的顿河》作者剽窃的指控是站不住脚的,其现实意义在于,载有这种诽谤的
自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美苏就针对此事提出各自不同的战略,苏联明确反对索尔仁尼琴授奖一事,并于1974年将之驱逐出国门;与之相反,美国则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于
广告标语,就是提炼和突出广告内容的一种简捷、有力的语句。它具有强烈的宣传性和鼓动性,是较长时间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观念的有效输出形式。任何一则成功的广告,其效应的实
1969年9月开始的从中央到地方党政机关、高等院校、文教科技、艺术院团里,大批干部、教师、专家学者和文化艺术工作者被组织性地下放到“五七干校”的时政举措,使得大批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