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缓爱德华氏菌对鳗鲡肝细胞系的侵染模型解析

来源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lesl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缓爱德华氏菌是一种(Edwardsiella tarda)人兽共患病病原菌,感染人后可引起患者肠胃炎、组织炎、败血症、脑膜炎等症状[1],该菌更是是鳗鲡重要病原菌之一,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探索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侵染规律和致病机制,以及对鳗鲡先天性免疫的影响。
其他文献
水霉菌是淡水养殖中危害极大的病原菌,因此开展水霉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物防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从患病的江苏吴江草鱼病灶处分离得到丝状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一株丝状真菌GH1对草鱼具有致病性。
对海南等华南沿海地区的主要热带水产动物细菌病开展了调查,并采用质粒分型、RAPD技术、SSH技术和基因型分析对溶藻弧菌的致病机理进行了探索。确定了溶藻弧菌和脑膜炎脓毒性黄杆菌等7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原,造成危害的水产养殖动物包括斜带石斑鱼、罗非鱼、方斑东风螺和虎纹蛙等。
本文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了分离自患病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强毒株Sip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之后对重组质粒进行了PCR和双酶切(BamH Ⅰ+HindⅢ)鉴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Conserved Domains、BLASTP、Clustal X 2.0、MEGA 4.1、Bioedit7.0、TMHMM、NetPhos2.0、NetNGlyc1.0、SignalP 3.0
本文利用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扩增出了分离自患病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强毒株的cpsE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通过菌落PCR鉴定和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Ⅰ和Hind Ⅲ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之后将重组质粒送测序公司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Clustal X 2.0、MEGA4.1、Bioedit7.0、TMHMM、NetPhos2.0、NetNGlyc1.0、SignalP 3.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是我国东南沿海网箱养殖的主要经济品种,养殖过程中主要受到弧菌病和多种寄生虫病的危害.2011年1月至4月,浙江省象山港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生一种新型病害,病鱼外观无明显病症,解剖后可见脾、肾出现直径0.5-1.0mm的白点,后期肝脏也出现相同白点,暂命名为"内脏白点病",该病累计死亡率可达50%以上.
Streptococcosis became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health problem in intensive aquaculture in China.In 2009,eight Gram-positive,chain-forming coccus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outbreak epidemical
2011年7-8月江苏常州武进区多口养殖塘养殖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出现大量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为: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边缘、鳍条基部及鱼体尾柄处充血,肛门红肿。解剖后,可见肠道内无食物,并充血发红,腹腔内有的有淡黄色积液,肝胰脏呈紫红色、胆囊肿大。
本文对常州某养殖发病池塘团头鲂出血病的不同生态位(肠道、体表粘液、鳃、腹腔、肝脏、肾脏、水体、底泥、浮游生物)以及发病的不同阶段(从发病高峰到病情稳定连续7天)的气单胞菌进行了初步的分离鉴定。具体方法为:用RS培养基进行初步分离,每个位点在培养基上随机挑选5株单菌落;对氧化酶、接触酶、OF等生化指标阳性反应的菌株,用气单胞菌的特异性引物AERF/R进行PCR扩增(片段大小为953bp),如其琼脂糖
底泥微生物是池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底泥有机质分解、加速底泥营养盐释放和保持良好养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作者采用16S rDNA克隆文库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方法研究了湖北省一主养草鱼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了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周年演替过程,探讨了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草鱼作为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其养殖产量位居第一。为了更加全面了解草鱼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本实验从同一养殖池塘中,采集同批次孵化、不同规格的一龄草鱼,依据体型大小分为体型较大草鱼和体型较小草鱼两个实验组,来探讨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草鱼体型大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