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咨询在合成毒品成瘾戒治中的运用

来源 :国家禁毒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3129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合成毒品成瘾人员共性的特征和困境进行分析,了解团体心理咨询在合成毒品成瘾戒治中的优势,归纳团体心理咨询在合成毒品成瘾戒治工作中运用的基本架构,针对团体心理咨询的局限性,提出解决方法。
其他文献
大山是一名自愿戒毒康复人员,蒙古族,曾吸食冰毒5年,四次被拘留.该学员幼年父母离异,家庭溺爱,.吸毒成瘾后工作、生活一团糟,自我认同感低.咨询师通过采用动机晤谈法、认知疗法、家庭关系修复等方法,取得一定效果.
本文主要从戒毒康复人员自身出发,浅谈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的途径,简要概括了自我建构社会支持的内涵、意义,分析了影响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的因素,从而找出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的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毒品这一屡禁不绝的社会毒瘤,就像"幽灵"一般在世界各地加速蔓延。尽管我国对毒品问题始终采取高压态势,并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仍未能有效遏制毒品泛滥的疯狂态势,吸毒人员与日俱增,吸毒人群更加广泛。作为担负对吸毒成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重任的职能机构,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毒品对吸毒者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对其灵魂的摧残。这也是毒品之所以泛滥的一个重要的深层次原因。对吸毒成瘾人
戒毒人员能否顺利回归社会是戒毒成功的关键。家庭接纳、政府帮助、社会宽容,戒毒人员才能迅速融人社会。戒毒所、家庭、街镇组织多部门共建联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戒断毒瘾。
戒毒康复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实现就业是他们重新回归社会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巩固戒毒成果、维护社会治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戒毒康复人员的就业现状着手,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从健全工作体系、精准掌握需求、提升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扶持自主创业、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目的:探讨对戒毒人员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100例戒毒人员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0例.康复治疗组接受"十步"康复治疗,包括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家庭指导和帮助、健康心理树立法等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人员的戒毒效果.结果 综合康复治疗后,除敌对项目外,康复组的其他项目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戒毒人员的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作用.
在新人所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当中,大部分人员存在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对戒治工作的抵触情绪较高,有时会出现自伤、自残、吞食异物等极端行为。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本单位新入所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为研究对象,在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积极推进"361"戒毒模式,努力构建系统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文化熏陶与行为矫治相结合、健康医疗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生活保障与维权服务相结合的"八位一体"教育矫治格局,积极推进戒毒工作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规范化,不仅实现了场所持续安全稳定,场所建设全面发展,戒治质量不断提高,受到司法部吴爱英部长的充分肯定。
毒品是危害我国社会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吸毒涉毒,许多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变得家破人亡,许多有着光明前程的年轻人早早断送了自己的人生。而戒毒工作,就是帮助这些误入歧途的吸毒涉毒者,逐渐摆脱毒品的侵害,步入生活正轨的有效方式。那么,究竟怎样开展戒毒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呢?除了传统的戒毒手段之外,使用中国特有的文化内容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干预,促使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样也是重要的戒毒方式之
近年来,围绕戒毒治疗和康复社会实践目标,浙江温岭市禁毒部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组织专职禁毒社工和专业禁毒志愿者深入推进以亲情帮教为核心,形成生理脱毒矫治、身心康复矫正、融入社会协调配合的社会帮教实践工作。本文就此项工作中亲情帮教优势和价值显现的认知及实践进行了阐述,并就与之相关联的当前亟待解决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