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以来,青藏高原北部自南向北先后发育了羌塘、可可西里和昆仑三条新生代火山岩带。可可两里和昆仑火山岩带主要由钾玄岩系列火山岩组成。羌塘岩带火山岩成分复杂,少量碱性钠质火山岩( 60--44Ma)分布在羌塘中两部,44Ma以来羌塘东部以高钾钙碱性火山活动为主,30Ma出现碱性钾质-超钾质火山活动。
【机 构】
:
吉林大学 西民大街938号 130026 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
【出 处】
:
2009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以来,青藏高原北部自南向北先后发育了羌塘、可可西里和昆仑三条新生代火山岩带。可可两里和昆仑火山岩带主要由钾玄岩系列火山岩组成。羌塘岩带火山岩成分复杂,少量碱性钠质火山岩( 60--44Ma)分布在羌塘中两部,44Ma以来羌塘东部以高钾钙碱性火山活动为主,30Ma出现碱性钾质-超钾质火山活动。
其他文献
@@克拉通是地球上相对稳定的构造单元,形成于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克拉通能长期保持稳定,岩石阁根厚达250-300km甚至更厚。然而,在特定构造环境下,古老稳定的克拉通会发生活化,岩石圈根被移除同时伴随大规模岩浆活动。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以来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化作用,100 km以上的岩石圈发生减薄丢失,是研究克拉通活化、岩石圈减薄的天然实验室。活化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根是否已被完全移除,减薄以及
@@前人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做过大量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一般认为,软流圈地幔与富集地幔源区混合产生这些玄武岩,有关讨论主要集中在富集的机制上。随着实验岩石学的发展和对玄武岩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除了橄榄岩之外,辉石岩也是玄武岩地幔源区的重要组成。本文对郯庐断裂带中段的江苏北部和安徽东部地区(简称苏皖)的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放射成因同位素和单矿物氧同位索分析。结果表明,俯冲脱水后
@@目前,地学界对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地幔自古生代以来发生巨厚减薄已达成共识。但是,关于华北克拉通岩石全减薄过程中的动力学问题还存在许多的科学争议,其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作用机制。总的来说,目前对于岩石圈减薄机制的观点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1)拆沉模式;(2)热一化学一机械侵蚀模式。自从Gao等利用下地壳拆沉模式来解释辽两兴隆沟组埃达克质高Mg#安山岩的岩石成因以来,与拆沉作
@@南太行山地区在晚中生代发育了大量的中基性、偏碱性杂岩体,包括辉长岩、闪长岩、正长岩和二长岩等,其中辉长岩规模相对较小,产状上主要以岩瘤包裹在闪长岩内。位于山两平顺一壶关地区的沙陀辉长岩就是其中的一个。沙陀辉长岩的主要组成矿物有斜长石、单斜辉石、橄榄石、黑云母、角闪石和碱性长石,副矿物有锆石、榍石、磷灰石和钛铁氧化物等。辉长岩中锆石的原位离子探针U-Pb年龄结果为128 Ma。辉长岩中含有大量的
@@准确测定造山带内部混合岩化发生的年龄,对于理解造山带形成和演化过程中部分熔融的作用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建立部分熔融与花岗岩浆形成和麻粒岩化变质之间的成因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应用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我们对大别造山带北部(北大别)漫水河地区混合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确定,结果发现北大别存在两期混合岩化。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位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之中,南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片岩和其内的透镜体状榴辉岩组成,与晚古生代浅变质地层及古生代蛇绿岩均呈构造接触。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等的研究表明,高压变质带大体经历了以下的形成过程。
@@金红石是俯冲带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中常见的副矿物。对榴辉岩中金红石的微量元素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洋壳和陆壳俯冲带条件下变质脱水与元素迁移之间的地球化学联系。应用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我们对大别造山带双河地区与副片麻岩共生超高压榴辉岩中不同赋存状态的金红石进行了详细的微量元素组成测定。结果显示,不同薄片内微量元素分布不均一性存在差异,同一薄片内不同颗粒之间也表现出差异。特别单颗粒尺
@@石人山岩块主要发育在秦岭伏牛山东段北麓的石人山地区,是一个近东西向展布的、似透镜状的地质块体。洛南-栾川构造带的东段是石人山岩块的南部边界,表现为由北向南逆冲的剪切带,并出现脆性、脆韧性和韧性剪切带相见出现的不均匀变形特征。大量的新生云母定向排列明显,片麻理、片理产状:23°/43°,指示了洛南-栾川构造带的基本产状。洛南-栾川构造带是位于华北板块内部,秦岭造山带与华北板块南缘的汇聚-拼合带。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超高乐变质岩中相继发现了柯石英和金刚石,说明其经受到了大于3.3 GPa压力的超高压变质作用。近年来,一些学者相继发现了如磁铁矿、针状石英、碳硅石、超石英和斯石英等超高压矿物及出溶结构等,表示陆壳岩石俯冲的深度不只限于柯石英或金刚石的稳定范围(3-4 GPa),可能达到200-300 km的地幔深处(7-10 GPa)或更深处(>350 km)。但超高压变质岩到底形成于
@@北大别杂岩(NDC)是一个高温混合岩化高级变质地体。在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榴辉岩残留体从北大别地体中被识别和报道。这些榴辉岩残留体普遍经历了一期叠加的高温麻粒岩相退变质作用,但它们是否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仍存在争议。最近,我们在铙钹寨退变榴辉岩残留体中发现了超高压含Ca-Eskola组份的单斜辉石和超高温易变辉石(pigeonite)出溶结构,并建立了其变质演化的P-T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