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近1年气候回顾——2005年夏季至2006年梅雨季

来源 :2006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希望藉由回顾近1年来的天气及气候变化,介绍台湾地区的气候特征。将依照台湾当地目前对季节区分的习惯,针对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依序分为台风季(7月至9月)、秋季(10月至11月)、冬季(12月至2月)、春雨季(2月至4月)以及梅雨季(5月至6月)等5个季节分别进行气候背景描述及近期气候回顾。 最近的这一年,台湾地区在包含台风季、梅雨季的主要雨季中皆有可观的降水,水源可谓充足,并没有再出现类似2002年至2003年台湾地区经历长期干旱的情形。不过此期间在原本就属于相对少雨的秋冬季节,降雨比气候值又略为偏少,使得在初春农耕需水时期还是引起了一阵缺水的担忧,幸而春雨季后半期降雨转趋正常,才解除了水源不足的疑虑.丰沛的雨水虽可以带来珍贵的经济与民生必需资源,但是降雨经常以大雨或豪雨的型式出现,却也时常导致灾情,2005年下半年台湾地区有3个强烈台风直接登陆,另外还受到4个台风的外围环流影响,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风雨及灾情,其中7月份强烈台风海棠侵袭期间,除了造成台湾南端主要联络桥梁断裂,影响交通甚巨之外,获报累计估算的农业损失金额高达37亿台币左右,为台湾地区历年来少有的天灾农损高值记录。而2006年在属于台湾另一个主要雨季的梅雨季中,持续的滞留锋面影响也同样有豪雨成灾。气温变化方面,与全球平均气温相同,台湾地区过去这一年呈现比长期气候平均明显偏暖的特征,其中2005年9月至11月由夏天进入冬天的季节转换期间,更因为南方暖系统势力持续偏强,而使全台平均气温达到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温纪录。到了2005/2006年冬天,虽然处于隆冬时节的1月及2月也是显著的偏暖,不过2005年12月却是近20多年来少见的偏冷气候。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数值试验,研究了模式初值对"2005.07.02"四川盆地暴雨数值预报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模式初值的天气系统变化能使暴雨落区和强度精细化预报发生显著改变,尽管模式初
会议
本文利用实测资料对2005年5月31日~6月1日发生在贵州中部和北部的暴雨天气中的中尺度影响系统进行动力场诊断分析,以此探讨中尺度暴雨发展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西南涡沿切变
会议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2004年9月3~6日因西南低涡造成的四川盆地和重庆地区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展开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特大暴雨
会议
本文通过对云南两高辐合形势下暴雨和非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其在环流背景、水平和垂直环流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  在同时有辐合区存在的情况下,其位置的差异及有
本文运用台湾雷达和福建长乐雷达资料对"海棠"后期路径进行了重新定位,试图用风场资料、陀螺理论、地形影响等解释"海棠"后期的曲折路径,说明在弱引导气流时,靠近台湾热带气
会议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龙头,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如今,保
本文利用NCEP分析资料和实测资料,对2005年6月初湖南大暴雨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中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均大于周围区域,中低层为对流不稳定层结。暴雨区
会议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台风"海棠"和"麦莎"的异同点,并从环流形势场及物理量场上分析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来提高此类台风预报及防范的能力。
0505号台风海棠和0513号台风泰利都是先登陆台湾中北部,然后在闽中二次登陆,后进入江西境内,对宁波市都是外围影响,但是带来的风雨强度却很悬殊,本文通过对环境流场、动力和水汽条
会议
本文使用GRAPES模式产品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检验了2005年4个登陆强台风,得到GRAPES模式对于台风移动路径、登陆时间、地点、强度以及降水等方面的预报能力的初步评价。结果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