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的认知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zn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应用四种量表(自动思想问卷,ATQ;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A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抑郁量表,BDI)为研究工具,对51名抑郁症患者和41名“非抑郁”精神分裂症患者、96名正常人进行了认知模式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抑郁障碍病人存在特征性的认知模式,抑郁越严重,负性自动想法出现越频繁,功能失调性态度也增强;随着抑郁的缓解,负性自动想法减少到正常,但功能失调性态度仍存在,其评分无明显降低。提示前者是状态性的。而后者是特征性的,构成一种抑郁易患性。研究结果为抑郁症认知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In this study, we used four scales (Automatic Questionnaire, ATQ, Dysfunction Scale, DA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Baker Depression Scale, BDI) A total of 41 “non-depressed” schizophrenic patients and 96 normal controls were studied in a cognitive paradig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had a characteristic cognitive pattern, the more severe depression and the more frequent 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 Dysfunctional attitude also increased; with the relief of depression, 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 reduced to normal, but dysfunctional attitude still exists, the score was no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ip the former is stateful. The latter is characteristic and constitutes a predisposition to depression. The finding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gnitiv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其他文献
为揭示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形态和生长对异质生境的适应策略,对贵州省不同生境的空心莲子草无性系生长进行了原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山地公
书法,在当代中国,可以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特殊的书法现象,大家其实都不陌生,但仍可略举数端。先说“反面的”、“消极的”特殊现象。第一个是,新中国成立后,费尽心力才于19
报纸
区域政府合作的目的.就是基于对市场规范的共识.扫除行政壁垒.促进区域内部要素的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地域经济组织。但是.各地方在整体利益一致的条件下.受
2017—2018年对于中国纪录片来讲是一个'三高'阶段,即高产量、高质量、高收视率,这一年来,纪录片人为中国纪录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
笔者对2013-2015上半年间国内动物饲料原料及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汇总统计,结果共遴选到20篇相关文献,统计发现:1)8类样品(配合饲料、玉米及其副产物、小麦及
数学学科素养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以来,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力就成为主要关注对象。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通过特征、关系、结构,以及表示数学过程、规律等内容,论述几何直观在教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对于中小学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中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当传统的教育培训无法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时,可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在我国干旱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利用生物技术来增强农作物的抗旱性,成为解决干旱问题的有效途径。藓类植物由于特殊而极端的抗
为了研究阻力计算精度并考察网格和湍流模型对翼身组合体构型气动特性的影响,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耦合Spalart-Allmaras和Baldwin-Lomax湍流模型,数值模拟DLR-
生命活动存在周期性节律,这种节奏经过长时期的适应,与自然界的节律(如昼夜变化、四季变化)相一致,被称为"生物钟".但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生物钟呢?人类感到不可思议.人们很早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