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商品的研发与营销

来源 :2017年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ffany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博物馆商品的定位、博物馆商品的研发、博物馆商品的营销三个方面探讨了博物馆商品的相关情况.认为博物馆应抓住免费开放所蕴含的良好机遇,通过开发销售图书、音像制品、文物仿复制品、特色纪念品等产品;增设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开展相关培训咨询等服务,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以人流推动商流,以服务促进自身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在博物馆领域发展极为迅速,在各地的工作实践中,产生了大量关于博物馆新技术应用的实践经验,以及博物馆新媒体营销的成功典型.本文以武汉博物馆为例,围绕如何利用"互联网+",在博物馆新媒体平台上对自家博物馆的资源优势进行博物馆营销,发挥博物馆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信等新兴媒介开始进入博物馆领域,博物馆借此涅榘革新,拥有了广阔的崭新前景和无限潜力,这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博物馆与微信等新媒体的融合,使博物馆在宣传教育和陈列布展上具有了新的途径和手段,更有利于在年轻群体产生影响,进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本文以辛亥革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博物馆借助微信公众号的传播途径可以实现融合博物馆资源,拓展其社会服务功能,采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其应用已逐渐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中,也为博物馆领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基本满足了提升博物馆服务观众的能力与效果.根据博物馆观众的需求,描述了互联网在博物馆服务观众的几种设想.
"互联网+"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打造专业的互动平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博物馆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职责和奋斗方向.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教育服务工作中的挑战与创新,以实证举例的形式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架起与社会公众的便利桥梁,开启传承发展中华
博物馆是向公众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社会公众来到博物馆参观如果能跟随宣教人员聆听讲解,一定会达到较好的观展效果.但是由于目前各博物馆宣教人员的数量偏少,很难保证来馆参观的公众都能听到讲解.虽然近年来博物馆通过实施一些新技术,以达到自助导览的目的,但其效果是无法与聆听讲解员生动的讲解相比的.本文通过探讨依托互联网环境,构建武汉市博物馆慕课平台,以此向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发布由博物馆精心制作的
随着世界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成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标志.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激发观众学习兴趣,已成为当代博物馆发展的迫切需求.新技术手段能够通过人的所听、所看、所感来联结现实和历史,以可视化、体验化、互动化的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电子网站、全息投影技术、幻影成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4D影院等新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新技术可谓日新月异."互联网+",正把领进一个互联网信息社会.目前许多行业实施"互联网+"战略,在新的领域创建了一种新的生态,在博物馆领域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也广泛地得到了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主要对数字博物馆、手机客户端(APP)、公众微信号等技术平台进行综述。
"互联网+博物馆"是博物馆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能够有效地提升博物馆传统文化教育能力,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本文立足于"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构建"互联网+博物馆"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设想,借助于现代信息化技术,推动博物馆传统文化教育功能的提升与发展.
2015年国家文物局颁布了新的《博物馆条例》,明确鼓励文博事业单位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当前形势,本文就如何落实"条例"要求,做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及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定位、研发及其意义阐述一些粗浅的思路.
本文对博物馆文创产品实现文化活态传承的途径、方法及意义做出了解释,概述湖北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近年发展情况,分析各年龄层人群对博物馆文创产品感知、接受心理和消费行为特点,着眼在不同消费年龄层投放包含与之相贴合文化映射的文创产品,从而调整文创产品设计、形式、种类结构及推广方式,促使博物馆文创产品更好地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