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疾病行为的精神病理机制研究

来源 :第十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be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研究获得的强迫症疾病行为特征探索其精神病理学机制。 方法:以符合CCMD-Ⅲ的门诊强迫症患者50例为对象,选取非精神科病人50例组成对照,应用"李-高强迫症疾病行为特征量表(OBPS)",确定其有无强迫症疾病行为。同时调查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人格特质、偶发事件、应对策略等方面,研究这些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结果: ①研究组全部符合李-高量表的疾病行为特征,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6.480,P〈O.01); ②强迫症患者人格当中的强迫质偏高,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③研究组中绝大多数患者存在偶发事件,而对照组中偶发事件的发生率低于研究组(x2=21.374,P〈0.01); ④应对策略特征方面研究组不成熟应对方式的应用明显多于对照组。 结论:强迫神经症形成中人格特质作为基础,偶发事件起到启动对"不完全的恐怖",错误的应对策略不断强化病感,促进疾病形成。 李-高强迫症疾病行为理论的三项内容,特征性的反映了强迫症的疾病行为。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分析安徽省175名正高级科技人员在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职称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 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我诊断量表。 结果:不同职称的科技人员在焦躁神经(t=2.
会议
行为是人和动物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复杂反应,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人类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对疾病的发生、转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会议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血清Ⅲ型前胶原肽(serum type Ⅲ procollagen,PCⅢ)、IV型胶原(type IVcollagen,CIV)及血清铁蛋
会议
为了填补国内空白,提高心身障碍的诊断水平,从1986年开始,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文化习俗,研制成功中国心身健康量表(CPSHS),建立了其全国常模结果,并创建了中国心身健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的短期和长期神经毒性对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试验组给予MA 1mg/kg,1次/天,对照组给予
会议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nomedullin,pro-ADM)、血管内皮素前体(Pro endothelin,pro-ET)、心房利钠肽前体(Pro-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pro-ANP)和血小板活化因子乙
会议
目的:遗传性代谢病种类繁多,虽单一病种发病率低,但总体罹患率高,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易误诊误治。遗传性代谢病通常有赖于生化或遗传学方法确定诊断,既往我
会议
目的:比较精神应激与生理应激对SD大鼠焦虑行为的不同影响。 方法:采用旁观电击大鼠应激模型作为精神应激模型,以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精神应激大鼠与生理应激大鼠
会议
目的:研究鲜地黄多糖抗焦虑作用,并探讨对脑内GABA、Glu递质的影响。 方法:运用明暗箱探寻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行抗焦虑研究,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小鼠脑内GABA、Glu
会议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l、p-ERK)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V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小鼠VD模型,设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