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地提出:当前高等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并大力推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出符合社会和当地社会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基于上述要求,2015年我校社会体育指导专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地方体育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政府主管部门、培养学校、社会企业三方协同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的设计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双证融通"人才模式。确立培养出"懂管理、会指导、善营销"的理论与技能相交叉、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相融合的高素质体育技能复合型专业人才。为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专业实现"校企合作,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可操作性理论与实践经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实证研究法。结果和结论:1)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a)专业建设的发展滞后于社会需求的变革。b)培养方案中术科与学科比例分配的冲突。c)真正意义的专业实习基地匮乏。2)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其内涵:"校企合作,双证融通"主要是指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联合教育主管部门、企业(事业)、学校三方相互配合,以推行学历证书和国家体育职业资格证书融合互通互补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校企合作,双证融通"是实现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b)"校企合作,双证融通"是实现校企双赢的保证。3)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双证融通"培养机制中校企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最终走向联合培养的深度融合关系。也需要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企业通过与学校互动,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共享等途径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化发展的方向,最终形成良性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及使用循环通道。4)"校企合作,双证融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以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分析为基础,将行业中的证书比较权威的有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国家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证》,将证书的考核内容与标准融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一、二学年,基本任务是完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基础能力课程的学习,依托校内体育教学设施与教学环境,实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基础能力课程和文化素质课程教学。第五、六学期,完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提高能力课程的学习,依托校内教学环境进行相关实训。第七、八学期,完成社会体育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以社会企业资源为依托,学校和社会企业签订"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5)在课程建设方面:以社会需求岗位为定位,构建"专业通知平台+专门化方向"课程体系,按"专业基础能力课程+专业通用课程+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专业素质拓展模块"的方式构建基于学位证与职业标准证融合发展,因材施教并符合学生个性需求和发展的"专业平台+专门化方向平台"课程体系。将专业核心教程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分"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体育产业营销与管理"和"体育社会工作"3个方向。6)在评价体系方面:在双证融通思想下,采用将国家体育职业认证、体育行业认证、岗位认证体系与学位课程融入学生学位课程的综合考核,形成"理论课分数或者技能课分数+相关体育职业资格证书+创新学分"四项合一的多元评价体系。最终培养出"懂管理、会指导、善营销"的理论与技能相交叉、毕业证与体育职业资格证相融合的高素质体育技能复合型专业人才。无论是技术课程的考核还是理论的考核注重学生是实际运用和实践操作能力。对于选修课采用课程论文、实际操作、开卷考试、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构双证并举、多元化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