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泰山是中国名山,出现于东汉至北宋的汉译佛典中.从汉译佛典中有关泰(太)山的教义内容来看,汉译佛典中的泰山具有稳重不移、巨大显著的特点,分别与"泰"字之义(平安,安定)和"太
【出 处】
:
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泰安卫星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山是中国名山,出现于东汉至北宋的汉译佛典中.从汉译佛典中有关泰(太)山的教义内容来看,汉译佛典中的泰山具有稳重不移、巨大显著的特点,分别与"泰"字之义(平安,安定)和"太"字之义(高、大)相符.泰山的稳重不移表现为不因风吹或幻咒、奇术之法而移动,有身体重、遵照实行坚定,以及心意、禅定不动等象征意义.泰山的巨大显著表现为其常被视为渺小事物的对立物,有身体、德光范围、罪的果报大,积骨、罪、尘劳、天上福乐多,泥犁的痛苦深,以及身体倒地、过恶显著等象征意义.汉译佛典赋予泰山原本没有的功能,增强了泰山的威慑力.泰山的广义功能是囚禁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众生的处所,狭义的功能是地狱.汉译佛典中有关泰山的教义内容体现汉译佛典的本土化特色,验证泰山在汉地历史上的崇高的地位,反映汉译佛典对泰山形象的影响,赋予泰山深刻而积极的社会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关注宗教者、信徒的宗教行为,在修验道体系不再存在之后,英彦山的宗教行为的诸种形态,对神社的祭礼、信徒的信仰、宗教者的活动,及与此相关的事例进行考察。
真庵李炳宪(1870-1940)是在日本殖民地下展开孔教运动的着名学者.他认为为了光复山河首先伸张民族精神,为了伸张民族精神一定把儒教作为一个宗教并坚持其信心.于是他尽心尽意
近代以来,"闯关东"移民大批进入东北地区,促使东北区域文化发生了变异.一方面,汉族文化在东北少数民族中传播,被土著民族所接受,以满族为主体的土著文化逐渐被同化;另一方面,
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不仅为汉族所信仰和崇拜,也为少数民族信仰和崇拜,例如满族、蒙古族、藏族等.藏族对五台山的崇拜开始于吐蕃时代.佛教传入吐蕃不久,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
这是一段最值得讲述的中国古代破"天子气"大历史,足以彰显望气厌胜术的深厚文化底蕴.经考证知,云门洞、劈山隙是中国古代典型的破"天子气"厌胜术的珍贵遗存."天子气"在青州的
从中国历史文化的广角来看,泰山所涵盖的内容早已远远超越其地理位置,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理应从全民族所共有的文化认同感着手去研究泰山,从全民族的精神感应去衡量泰山的高
本文浅谈俄国汉学家阿理克Vasily M.Alexeyev1907年华北行笔记,包括阿理克1907的华北行、1921至中国南方旅游,讲述了笔记的由来,纸上的对话。诠释了非民俗观点和如何解读年画讯
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泰山文化国际传播的部分外文作品,并作出了分析和阐释.游记类总不免是记叙性、描述性为主,有的还只是用图片说明泰山景点,但是表现的都是对泰山的热爱
田中逸平日本汉学者,日本伊斯兰教开创者之一.曾长期旅居中国,主张五教(儒、道、佛、基督、回)合一.居济南期间多次登泰山,并在其著《山東谈叢》中记《十度泰山の上に立ちて
泰山日出是泰山雄奇的自然景观,其象征意义、文化意义随着太阳图腾的日渐深入人心得到了强化.泰山日出作为一种自然景观,被赋予了博大精深的文化意义,象征着光明前景和冉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