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项目通过搜集四川、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岩羊组织样品和DNA数据,对岩羊四川亚种的遗传结构及其与矮岩羊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发现宁夏贺兰山的岩羊种群已经与四川、青海、甘肃的岩羊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根据亚种分类的75%原则,贺兰山岩羊有可能已进化为岩羊指名亚种和四川亚种之外的一个新的独立亚种;另外还发现目前唯一能够确定的矮岩羊分布区四川省巴塘县的矮岩羊并不是一个单系群,在系统发生树上
【机 构】
: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4 银川市中山公园动
【出 处】
:
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五届全国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目通过搜集四川、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岩羊组织样品和DNA数据,对岩羊四川亚种的遗传结构及其与矮岩羊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发现宁夏贺兰山的岩羊种群已经与四川、青海、甘肃的岩羊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根据亚种分类的75%原则,贺兰山岩羊有可能已进化为岩羊指名亚种和四川亚种之外的一个新的独立亚种;另外还发现目前唯一能够确定的矮岩羊分布区四川省巴塘县的矮岩羊并不是一个单系群,在系统发生树上与岩羊交错分布,矮岩羊与岩羊的平均遗传距离远小于牛科动物的种间差异,因此断定矮岩羊只是一些发生了显著的形态变异的四川岩羊个体,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种或亚种。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13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千岛湖陆桥岛屿环境中的2个半岛社鼠种群及13个岛屿社鼠种群的214个个体进行特异性PCR扩增检测,对其等位基因数、等位基因频率、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以及Nei遗传距离等遗传学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陆桥岛屿的生境片段化对社鼠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指出,千岛湖地区人工蓄水产生的片段化隔离效应,在短短的50年隔离时间下已经影响到社鼠种群的遗
为了检验秦岭川金丝猴孤立种群的近交程度和揭示它们的婚配制度,在个体识别的基础上,对秦岭玉皇庙西梁群(WRT)的秦岭川金丝猴进行非损伤性采样,利用多态性微卫星位点计算、对比秦岭川金丝猴三个种群的近交水平,同时结合行为学研究手段,分析WRT群内个体间亲缘关系,从而探讨它们的群内近交程度和婚配制度。
本研究利用磁珠富集法新开发了6个高多态性微卫星位点,与已知的6个位点一起,共计采用12个微卫星位点对锡林郭勒盟原同一地区6月和9月的布氏田鼠的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微卫星标记法分析。结果表明:1)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及有效等位基因的变化范围是2-16和1.8297-5.850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3.7764,所有位点平均的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81、0.6954和
为了建立当前成都大熊猫基地圈养小熊猫种群谱系以及辅助有效管理圈养小熊猫,本研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圈养小熊猫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子鉴定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32个小熊猫个体的10个微卫星位点检测,总共获得7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从4~13个。平均观察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是0.7844、0.7359和0.6903。以上结果表明,这个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很高。本研
本文选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中DRB座位的第二外显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CR-克隆测序"的方式,对36只圈养华南虎进行了遗传多态性的调查。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这些等位基因在此第一位点具有亮氨酸((Leu),天冬酰胺(ASN)和缬氨酸(Val)三种变异。考查该位点在样本群体中的分布,发现有六只华南虎具有全部的三种变异,
利用林鹳的11个微卫星位点对东方白鹳进行交叉扩增。经过PCR体系的优化,在11个位点中有6个得到清晰的扩增条带,其余5位点得不到确切的扩增产物。对上述6个位点的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发现其中4个位点上的扩增产物含有微卫星重复序列,而另外2个位点中无重复单元。通过基因分型对上述4个微卫星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后发现其中的WSμ13,WSμ17位点分别为高度多态和中度多态位点,而另外2个位点则无多态性
基于塔里木马鹿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对3个种群的控制区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Tajimas D和Fu and Lis D值的估算结果来看,塔里木马鹿尉犁和沙雅种群相对于中性进化的歧异度并没有明显的偏离(P>0.1),且末种群则出现了明显的偏离(分别为P<0.05和P<0.02),这预示着3个塔里木马鹿种群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平衡选择。分子变异分析表明,沙雅和尉犁种群间基因流Nm大于4,说明这2个塔里
本研究通过分析5个棕果蝠地理种群(云南勐仑、广西武鸣、广东茂名、海南海口以及印度)29个样品的1100 bp线粒体DNA cytb序列,共发现52个变异位点,并定义了26种单倍型,群体总的核苷酸多样性为0.00728,单倍型多样性为0.990.AMOVA分析表明,中国棕果蝠种群间没有出现显著的遗传分化(φst=-0.0363,P>0.05),大陆种群和印度种群之间也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φst=0.
中国蝙蝠的分布与分类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中发表了7个蝙蝠新种、8个中国蝙蝠新记录种。发表的8个中国蝙蝠新记录种包括:狐蝠科Pteropodidae食果蝙蝠3种、菊头蝠科Rhinolophidae食虫蝙蝠1种、菊头蝠科Rhinolophidae蝙蝠2种、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 2种。发表的7个新种隶属于菊头蝠科2种和蝙蝠科5种。这些蝙蝠新记录和新种的发现,丰富了中国蝙蝠的物种多样
研究中测定了皖南种群(n=45)和大别山种群(n=47)的小麂的mtDNA控制区序列774bp.在皖南种群中发现62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4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为0.952,核苷酸多样性(h)为0.01682,Tajima检验和Fu检验(Tajimas D=-0.358,P>0.1;Fus Fs=2.51,P>0.05)结果均提示种群没有经过明显的扩张。在大别山种群mtDNA控制区序列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