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卡巴迪运动起源于南亚而盛行于印度,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进入中国已经20多年了,但对许多人来说还是很陌生。卡巴迪运动走校园化发展道路,应该是在中国推广普及发展的有效途径。校园卡巴迪是在亚运会卡巴迪项目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和校园实际情况,去竞技化;改变规则场地的卡巴迪运动。校园卡巴迪可分为四种模式:1.标准场地卡巴迪2.沙滩卡巴迪3.雪地卡巴迪4.草地卡巴迪。其基本特点是鼓励运动员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合理利用自己的智慧和体能,积极进行勇敢顽强的进攻和防守,在比赛中要求运动员运用灵活多变的步伐,展开触摸与躲闪、围堵与反围堵、抓捕与摆脱等不间断激烈的争斗,同时要求运动员严守规则,文明参赛,尊重同伴、队友、裁判、观众。卡巴迪运动规则简单,易懂好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观赏性和对抗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校园卡巴迪运动存在危险隐患多、教师对卡巴迪历史文化知识了解少导致教学指导效率低、教学评价难、教学目标不清晰、运动拓展时间少的问题。运用spark课程理念(少年儿童运动游戏娱乐活动安全)指导教学,借鉴"规则意识""有效指导""学生评价","课外活动"等策略,阐述解决开展校园卡巴迪运动存在的问题,总结校园卡巴迪调息与喊唱运动规律,帮助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丰富课程资源,对于推广校园卡巴迪运动起指导作用。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教学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分析法,探讨运用spark与传统教学方法在卡巴迪教学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兴趣、合作交流能力的影响差异。以巴州二中高一年级参加卡巴迪选项课的两个班的学生(共11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对实验班采用spark理念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以5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投掷实心球四个身体素质测试项目作为实验研究内容进行实验前后数据比较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学习卡巴迪兴趣、合作交流意识等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3.1、实验结果分析1.通过spark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发现spark课程理念与《普通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中的学科核心素养理念有许多相似之处,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和独立样本T检验的实验方法,得出关于运用spark课程理念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运动兴趣和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的影响度的以下结论(1)将spark课程理念运用于校园卡巴迪教学中,能将体能与运动技能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在50米、投掷实心球、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四个项目的测试中,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投掷实心球项目中差别不大,其他三个项目均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坐位体前屈项目差异明显。(2)运用spark课程理念进行卡巴迪教学,对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特别是运动参与和上课积极性方面差异显著。(3)运用spark课程理念进行卡巴迪教学,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合作交流能力上也有明显差异。实验组98%的学生对卡巴迪项目感兴趣,对照组77%,实验组96%认为卡巴迪项目安全可行,对照组82%。实验组学生团队意识明显增强,在教学中更容易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经实践证明借鉴spark课程理念开展校园卡巴迪运动是可行的,符合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升了卡巴迪运动的内涵,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3.2、校园卡巴迪教学改善措施组建校园卡巴迪教研团队,借鉴spark课程教学理念对教学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展开教研。于2017年7月出版了《中国卡巴迪运动》规范了校园卡巴迪运动规则、裁判方法及教学评价体系。2018年12月《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校园特色卡巴迪课程建设与实践》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校体育教学优秀改革成果奖。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对积极开展校园卡巴迪运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保障。研究结论:1.坚持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展开教学,加强学生护具的管理,如:护头、护膝、护肘等防护器械的使用。严格检查场地有无异物,强化规则意识和安全教育。2.优化校园卡巴迪课程结构,借鉴spark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规则意识""有效指导""学生评价"等要素,与新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在学生获得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增加课程教学的趣味性,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评价目标、运动负荷等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3.构建校园卡巴迪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一体化联动机制